休息的雲 作品

第31章 南京

 李銘解釋了一下,根據錦衣衛的查探,之前倭寇進犯,大抵還是按照風向、洋流來的,但是自嘉靖三十年起,倭寇數量大增,原因無外乎一下幾點,第一,明軍海防洞開,倭寇不再是從日本來到大明,而是直接在大明沿海佔據島嶼作為據點,好方便他們進犯大明。 

 嘉靖三十年,忽有倭寇據上海之柘林為巢穴,屬於是在徐閣老老家安營紮寨了。但是可笑的是,一方面是倭寇猖獗,另一方面是大明居然放鬆了海禁,嘉靖二十八年,朱紈因厲行海禁被閩浙人構陷而自殺身亡,隨後朝廷罷巡視大臣不設,中外搖手不敢言海禁事,浙中衛所四十一, 戰船四百三十九,尺籍盡耗,就連其招募的福清捕盜船四十餘,分佈海道,在臺州海門衛者十有四,為黃岩外障,副使丁湛盡散遣之。 

 現在東南各衛所的現狀是什麼?軍戶逃散,一衛不滿千人,一所不滿百人,海防軍戶,十不存一。在海防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嘉靖三十年夏四月,浙江巡按御史董威、宿應參前後請寬海禁,朝廷竟然允許了。 

 董威上疏的理由在朱載坖看來都是扯淡,他上疏稱:罷海禁時,閩、越濱海宦家,惟誘番貨為利。 番人肆掠出沒,不逞之徒,為之內導。王直、 徐海、毛滶據近島,擬於王者。朱紈明晰其情,特嚴海禁,鐫暴勾引諸豪,欲遂除之,於是譁者四起。認為倭寇起于禁海,沒有朝貢貿易導致倭寇肆虐。 

 朱載坖笑著問道:“這董威何許人也?” 

 李銘說道:“下官只是聽說,董威巡按浙江時,豪商富戶爭相賄賂,故而董威才上疏請馳禁海。” 

 朱載坖只是笑笑,這種事情,並不稀奇,莫說董威一個巡按御史,此事在內閣居然毫無波瀾,兵部也照準通過,中間沒有貓膩,那才是有規律,董威一個巡按御史,都撈的盆滿缽滿,還不要說這些部院大臣們,肯定拿的更多。 

 朱載坖接著問道:“對於日本國內,錦衣衛可有消息,這麼多倭寇,總不能是地下蹦出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