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型扭秧歌活動

 第二天一大早,院裡“乒鈴乓啷”的動靜吵醒了還在熟睡的趙唯一。 

 她睜開眼一看,天才矇矇亮。 

 外面是馬玲玲他們興奮嬉鬧的聲音,趙唯一無奈只能起床。 

 按理說今天是要穿花色的衣服,但原主沒有,所以她還是穿了之前黑色的棉襖。 

 打開門一看,院裡站著的人都穿著花花的衣服,美中不足的是上面有黑色的補丁。 

 趙唯一清楚的看到原本不爽的趙天羽在看到她的一瞬間,從河豚變成了天鵝,有了優越感。 

 這很難評。 

 趙天羽和她一個這個家最底層的人有什麼好比的,贏了有什麼可驕傲的。 

 今天本來要吃湯圓的,但這裡沒有這東西,早飯就用餃子代替了。 

 吃飯的時候馬玲玲似乎還在為昨天的事生氣,坐在了趙小梅身邊。 

 吳大花他們今天也格外激動。 

 吃飯的時候就說個不停,一直在回憶去年熱鬧有趣的十五。 

 “記不記得去年王家嬸子……” 

 “當然記得,我當時好一頓笑話……” 

 好不容易才在歡聲笑語中結束早飯。 

 趙唯一用意念在空間找出手錶一看,才九點不到,而扭秧歌的活動下午兩點開始。 

 她本來以為要先回房待著等,沒想到早飯後,大家便開始為扭秧歌做準備。 

 錢芳她們帶著小孩子,在院子裡排列成隊,手舞足蹈地先排練起來。 

 “來來來,我給你們再教教,免得下午去了忘記該怎麼跳,就不好玩了。” 

 趙唯一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她們邁步扭胯,心中對下午的活動充滿了新奇和期待。 

 她知道秧歌是民間舞蹈藝術。 

 清人楊賓於康熙三十年(1691年)根據他在寧古塔的見聞寫的《柳邊紀略》對當地人民的秧歌活動有過記載。 

 “上元夜,好事者輯扮秧歌。” 

 又說,“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婦女,又三四人扮參軍,各持尺許兩圓木,夏擊相對舞,而扮一持繳橙賣膏藥者為前導,傍以鑼鼓和之,舞畢乃歌,歌畢乃舞,達旦乃已。” 

 它熱烈、火爆、逗趣、談諧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蘊含著關東人民的審美心態和藝術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