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宛城

 直至後來父親遊學回來,二叔這才收心。前些年他前往京城洛陽,現擔任郎官一職,幾乎很少回家。 

 韓熙是二叔韓昌的二子,二人可謂是一脈相承。從小喜歡練武,年紀輕輕便能隨意舞動三米的長槍,天生神力。 

 “嘿嘿!沒錯,我跟幾個小子約好了在練武場比試一番!”韓熙晃動著長槍,威武地說道:“不說了,我得快點,要不然就去晚了,省的那幾個混蛋說我害怕了!” 

 “祝你旗開得勝!”韓玄笑道。 

 韓熙揮舞著手臂,快速地跑沒影了! 

 一路上,無論是韓氏族人,又或者是韓氏門生,見到他無不施禮,尊敬有加。 

 這不僅僅因為他是族長之子,而是因為他的名聲。 

 在古代交通不發達,信息傳遞緩慢的時代。如何能夠讓人瞭解你?注意到你?自然是靠名聲。 

 想要做官,除非是有內部關係通過舉孝廉,否則的話還得靠名聲,無論是孝,還是俠。 

 名聲在這個時代,就是所謂的畢業證,如果你名聲遠播,就好比後世的清華、北大出來的學生,前途遠大。 

 而那些有才華,卻沒有名聲的人,就好比野雞大學出來的學生,沒有人會鳥你。 

 做為一個擁有成年人靈魂的兒童,相比同齡人那絕對是鶴立雞群。 

 韓氏孩童每到五歲,便到了啟蒙的年紀,會被送進族內的學堂,由族內學識淵博的長者,進行啟蒙教育。 

 這個時代還沒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用以啟蒙,畢竟這些都著於宋朝,距此還有千八百年呢。 

 而韓氏家學《論語》自然而然的便成為韓氏子弟的啟蒙讀物。 

 在其他同齡人還在識字時,韓玄已經能流利地背誦下來。 

 自從那之後,義陽周圍數個縣開始流傳韓玄天生聰慧、過目不忘的傳聞。 

 而韓玄確實是不負家族的期望,從小就好學,經常能看見他圍著族中長者不恥下問。待人也恭謙有禮,言談舉止溫文儒雅,年紀輕輕便滿腹經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