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棄文從武,神秘口訣

 這裡是幾個簡陋的書架,上面卻堆滿了各類書籍。 

 趙長煙的母親在時,就喜歡蒐羅各類書籍。趙長煙被趕出王府時,能夠帶走的也只是這些書籍和幾件舊衣服。 

 這些書籍雖然珍貴,但王府上下並不在意。 

 開元王朝的開國皇帝是武將出身。如今在位的,是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此時的全國上下雖然科舉繁盛,但最重視科舉的多是中下層人士,朝中的勳貴子弟卻很少參與。因為他們不需要。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朝廷雖然宣稱以士大夫治國,且表面上確實是這麼做的,但朝中文官對朝廷的軍隊卻沒有多少影響力。 

 另外,開元王朝十分重視爵位,可朝中的異姓王,也都是武將。 

 當年跟隨開國太祖皇帝起兵,後來又擔任內閣首輔三十三年的劉充在去年秋天致仕。朝廷雖然給了劉家許多恩封,但劉充的爵位哪怕直到告老還鄉,也只是子爵。 

 朝廷對文武的區別,不問可知。 

 想透了這些,趙長煙長吁了一口氣。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太平盛世,既然學文不行,他也只能寄希望於憑一雙拳、一把刀、一柄劍、一杆槍去殺出一條求生路! 

 所謂“窮文富武”,以他現在的條件,讀書科舉都備嘗坎坷,若要習武,更是千難萬難。 

 但是這條賤命被逼到了這一步,他已經沒有退路。 

 陳淑倩能讓她跪地,安易蓉的婢女能汙衊她,趙長浩可以隨意毆打他,也許不用多久,他可能就稀裡糊塗喪命。 

 他相信,他那位冷血的父親不會有一絲同情,而那冰冷的王府上下,只是會覺得他們錦衣玉食、烈火烹油的生活中多了一個笑話。 

 至於五凡之體不能修煉,趙長煙卻想得通透。 

 天下煉體之法、修行之術,皆是由人所創。 

 不管是凡人,還是仙人,都不可能窺盡這浩瀚天地的奧秘。怎麼可能因為一面鏡子隨意一照,就斷定這世上大多數人走上了絕路? 

 趙長煙想到了諸子先賢,他們的學說創立之前,又有誰知曉那些道理? 

 再往前,天地初開,人們茹毛飲血,還不是有聖人出,教會了人們種植、交通、文字、建築、飲食等等? 

 縱然真的如那個御劍門的趙長老所說,從來沒有人成功過,他也要試一試。接下來哪怕再難,他也要去闖一闖了。 

 而且,最關鍵的是,趙長煙並非沒有一絲希望。眼下,他的希望就在書櫥角落一本不顯眼的書裡。 

 這本書源於一個被抄家的翰林。 

 這位翰林出自一個千年詩書大族,只因在奏摺中揭發朝廷勳貴私吞軍餉,結果遭致報復,被抄家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