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城的陳嶼 作品

第159章 聶慎兒的互換人生3

 大司農眉頭一皺,又聽皇帝說,“凡是同意搬家的百姓,免去兩年稅收。” 

 “陛下聖明,如此遊說百姓就簡單多了。不過,非臣懈怠,只是下屬官員人數有限,若兩項決策齊頭並進,怕是要顧此失彼。” 

 聶慎兒道無妨,“朕打算更改官員選拔制度。” 

 此話一出,眾人皆沉默。 

 如今官員選拔主要是由地方太守及中央官員篩選忠,孝,廉,為民,寬厚等品格的人,極有可能出現任人唯親。 

 時間長就會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 

 而民間有識之士若無人推薦只能默默無聞一生,而中樞又不能篩選出合格的官員,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聶慎兒給他們陳明利害關係,曹丞相緩緩開口,“陛下聖舉,可就怕是會讓藩王士族顯貴不滿,到時怕是又要鬧一番。” 

 “從前的制度作廢,朕打算設立一些官職,只用來賣給豪紳士族。” 

 丞相提出意見,怕是到時會動搖大漢根基。 

 聶慎兒擺手,“暫時如此而已,無非是來安那些士族的心,且即便賣官,也要篩選一番。等選拔制度完善,大漢民富兵強,這個制度也不需要存在了。何況如今財政緊張,發展農具也需要不少錢財,此舉也可解燃眉之急。” 

 什麼是孝和廉,這些東西也可以偽造,從前有多少人為做官給官員送禮送錢,這錢讓那些蛀蟲掙去還不如國家來掙。 

 掙錢嘛,不丟人。 

 聶慎兒給幾人講解了選拔官員的具體流程,分三批考試,由中樞的選拔人員下至地方監督考試。 

 考試科目又分為多種,有醫藥,務農,治國,財政,教育,女紅,工匠等各個方面。 

 又將武舉單獨列出。 

 當然這些科目不在一起考,考出來後有些也不能做官,而是分配到官營的機構中,俗稱事業編。 

 “朕給這種選拔制度取名為科舉。”聶慎兒不要臉的說道。 

 御史大夫看向還未出言的曹丞相,他朝著皇帝拱手道,“陛下聖明,此舉一出,陛下的豐功偉績,可萬世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