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36章 爾朱榮,薊城之變!

 主要原因還是慕容垂進軍的道路太長,幷州無法提供這麼多的糧食,他需要從關中運糧,自然戰線就拉長了。

 現在的局面頗有些像是當年秦國和趙國的長平之戰,但區別在於,當年秦國運糧是比趙國更加簡單的,於是最後秦國可以戰勝趙國。

 但現在慕容垂還沒有蜀中,本來在糧食上就有些難以為繼,而爾朱榮的糧食則比趙國更多。

 至於這些糧食怎麼來的,那就很簡單了,他奪取了燕國的糧倉,然後再去進攻那些郡縣,願意提供糧草的士族就留下,不願意的那些,他就連皇帝都殺了,那麼多的權貴都殺了,難道還怕這些人嗎?

 冀州大多數士族本就對慕容氏皇族不滿,自然不會為他盡忠,於是紛紛倒戈爾朱榮,但這些人自然也不是真心實意的投靠爾朱榮,只不過是無可奈何,為了活命而已罷了,一旦有機會,他們就會讓爾朱榮知道什麼叫做正義之舉。

 爾朱榮用屠刀求得了暫時的和平,王猛等人便勸諫慕容垂,大軍暫時可以不進攻,他們相信爾朱榮的統治是相當脆弱的,現在不斷地進攻,反而是給了爾朱榮等人凝聚在一起的機會。

 慕容垂接受了這個建議,他也需要時間去消化河東和幷州大片的土地,他在等待著爾朱榮直接自爆。

 ……

 燕國中發生的事情,傳到了梁國,讓整個梁國都只覺瞠目結舌,實在是完全超越了這些人的想象,甚至有種不處於一片青天之下的感覺。

 梁國就好像還處於禮法時代,而北朝已經開始亂殺模式。

 燕國的亂象,尤其是皇族被屠戮的事情,讓蕭衍只覺恐懼,他對洛顯之說道:“靈秀,朕所知道的歷史上,還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慘劇,我大梁也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嗎?”

 洛顯之也有些恍惚,這種皇族被屠戮的事情,還要追溯到秦朝的時候了,但那是秦二世自己動的手,和外人沒關係。

 這還是第一次有這麼大規模的皇族被屠戮,政治的底線再一次的被破壞了。

 最讓洛顯之覺得憋屈的是,爾朱榮他就是一個武夫,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爾朱榮他們這些只會用刀把子的人,哪裡會去管你什麼政治底線,他們的邏輯是,我先爽了再說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規矩的形成是一代代的,但規矩的破壞就是這些從蠻荒走出來的人,輕而易舉的破壞掉。

 面對蕭衍的詢問,洛顯之在思索自己應該怎麼去講呢?

 他沉吟一番後說道:“陛下,臣先不回答您這個問題,臣想要問您一個問題,那就是您知道為什麼素王講禮儀,講仁義,講各種真善美的東西。

 但面對蠻夷的時候,卻只有一個殺。

 面對那些踐踏周禮的,只有一個殺。

 面對不懂得周禮的人,則不讓他們參與一切政治活動嗎?”

 蕭衍搖搖頭,洛顯之緩緩道:“因為規矩是給講規矩的人定下來的,規矩是保護所有人的,人之所以和野獸不同,就是因為我們有規矩,這些規矩可以使律法,可以是禮法,但本質上都是一種約束我們獸性的東西。

 那些不懂得諸夏文化的蠻夷,那些沒有文明的蠻夷,就是和野獸一樣的東西,對這些東西,如果我們講禮儀,就是在和野獸講道理,只會迎來死亡,那叫做迂腐。 所以素王將那些願意接受禮法的人接納到人的社會中來,將那些不願意接受禮法的蠻夷,全部殺掉,就像是殺掉野獸一樣。

 所以素王將那些踐踏周禮的全部殺掉,即便他是一個國君,但當他不遵從周禮的時候,他就已經不再是人,而是野獸。

 對於那些奴隸,素王也是一樣的看法,學會禮法並且認同這些規矩的人,才有翻身的機會,才有進入政治的機會。

 而現在那個燕國的爾朱榮,他就是背棄了這些東西的人,如果陛下和這樣的人同處於一片青天之下,那最終的結局,恐怕就不會幸運了。

 畢竟有底線的人,總是難以戰勝那些沒有底線的人,爾朱榮就是那個沒有底線的人,將他扼殺在搖籃中,將他釘死在恥辱柱上,是陛下您應當做的。”

 蕭衍聽懂了,只有讓所有人都知道踐踏底線的人沒有好下場,才能夠制止住這種歪風邪氣。

 如果是其他事就算了,但屠殺皇族這件事,蕭衍實在是沒法忍,他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到各地,可想而知他對自己的兒子有多重視,一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兒子或者孫子們會死在屠刀之下,他就已經有些不寒而慄。

 “靈秀,你說朕該怎麼去做?”

 蕭衍有些迫不及待的問道,他想要爾朱榮儘快去死,一想到這個人,他就已經有些渾身不適。

 洛顯之輕聲道:“我大梁已經佔據了青州,從青州直接北上,渡過黃河進攻冀州即可,那爾朱榮的統治脆弱無比,依靠殺戮所取得的成果,就像是在雞蛋上跳舞,稍有不慎就是雞飛蛋打的結果。

 另外則是發動整個江左的士人,對爾朱榮進行口誅筆伐,將他塑造成一個比董卓還要惡劣的形象,如果運用的好,這是比刀兵還要銳利的武器。”

 ……

 洛顯之走出殿中,在佈下階梯的時候,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梁國要派誰出征?

 皇帝不出徵的情況下,現在還有誰能用?

 貌似只剩下謝玄,畢竟謝安已經年紀很大,只剩下等死,不可能再出徵。

 但謝玄能應付得了爾朱榮手下的那些人嗎?

 謝玄的戰爭經驗,還是有些不足啊,尤其是南朝的戰爭,和北朝的戰爭是完全不同的。

 就算是再好的大勢分析,如果執行戰術的人,不能取得勝利,那也是一場空。

 洛顯之在宮中緩緩走著,他開始回想自己執政以來的所有政策,以及對天下大勢的判斷,和最後取得的結果。

 他仔細審視了一番自己,從他開始擔任尚書令開始,對於列國中的大勢還沒有出現過錯誤,的確是出現過意外,比如他第一次想要收取蜀中的時候,最後並沒有達到但那是因為形勢突然發生了變化。

 還有一次就是慕容垂突襲魏國長安,導致魏國在極其短暫的時間之內就滅亡,這有些出乎他的預料,但總體的趨勢並沒有錯。

 對內他這些年的成績同樣非常顯著,蕭衍幾乎所有的戰爭他能夠讓大軍的糧草沒有短缺過,現在梁國中朝廷的權力已經比他剛剛上任時,強了非常多。

 梁國中的矛盾降低了很多,士族的權力得到了抑制,但並沒有被打倒,寒門有了更多的上升渠道,佛門的勢力被打擊,已經有些隱世的作風了,伸向政治的觸手幾乎全部都被斬斷。

 在對外戰爭不停地情況下,還能夠讓國內蒸蒸日上,這已經是非常的了不得,洛顯之對自己還是非常滿意的。

 但每當這個時候,他就有種涼颼颼的直覺,總覺得自己忽視了一些事,但他仔細盤算,大多數事情都問題不大,大部分都是因為皇帝的原因不能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