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34章 燕國裂,梁國亂!

 對於這世上的大多數人來說,能夠讓自己的名字躋身史書那是極高的夢想,如果能夠兩人合傳,那就相當的了不起,如果能夠單人一部傳記,那就需要時運,不僅僅需要能力,而且還要運氣。

 但那是對於寒門而言。

 對於大多數的家族而言,讓自己家的史書門楣成為世家,那才是終極的夢想。

 在現在的南朝,只有極少數的家族能夠符合,其中姑蘇郡公世家就是其中一個,現在洛顯之又成為了實權丞相,江左第一門,牢牢的貼在他們的身上,再也摘不下來。

 洛顯之出列拜謝皇帝的恩典,而後說道:“陛下,現在是時候去奪取青州的土地了,奪取了青州,我大梁將全據黃河以南,接下來就可以乘著北朝內亂的時候,乘機北上奪取冀州以及幽州的土地。”

 如果奪取了青州,那梁國的表面實力將會一躍成為第一,當然,僅僅是表面,短時間內,還不能理清現在梁國中的問題,無論是蜀中還是淮北,以及河洛和青州,都加入梁國不久,還沒有徹底的歸心,其中問題還是不少的。

 蕭衍聞言說道:“靈秀,現在還不能進攻,如果朕率領大軍出擊,那國中留下誰來鎮守呢?”

 誰來鎮守?

 這是個問題以前的時候,雖然實際上是洛顯之鎮守,但名義上是太子監國的,如果皇帝真的在前線出現了意外,那就讓太子繼位,現在沒有了太子,那讓來監國呢?

 如果蕭衍在外面出現了意外,那該要怎麼辦呢?

 殿中的氛圍一下子有些緊張起來,這實際上是在問要立誰為太子的問題。

 不過洛顯之認為這不是個問題,他認為,“陛下,臣認為您不用再率兵出擊了,派遣一員大將去奪取青州即可,現在的燕國皇帝,根本就沒有守衛青州的心思,只要我們不衝過黃河,他只想和慕容垂在北方一決高下。”

 只要皇帝不出去即可。

 這就是洛顯之的辦法,讓皇帝出去或者不出去,都由形勢而決定。

 蕭衍遲疑了一下讓臣子們都離開,只留下洛顯之一人,躊躇問道:“靈秀,朕想要立繼承人了,從先太子的孩子中選一個立為太孫。”

 “可以。”

 洛顯之毫不猶豫的說道:“臣贊同。”

 只要不立皇帝其他的蠢兒子就可以。

 蕭衍立蕭統的孩子,是以為他知道自己其他兒子不太行,而且他對蕭統有愧疚,他認為蕭統的死,和自己脫不了關係,如果不是那件巫蠱案的話,蕭統可能不會產生心病,所以他想要補償蕭統的孩子,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

 聽到洛顯之贊同,蕭衍微微鬆了一口氣,嘆息道:“從太子去世,朕就時常做噩夢,只有聆聽佛法才能夠入眠,朕想要做一些事情,卻發現實在是不知道做什麼,現在將太孫的位置給他的孩子,是朕唯一能夠做的了。

 但是現在唯一所疑慮的就是不知道給誰,朕打算先給二人都封王,對外告訴所有人,太孫將從他們二人中選擇,不過朕其他的兒子,朕也不願意虧待他們,就給他們封王,讓他們各自離開建業,以免產生什麼不該有的想法。”

 洛顯之一聽直接麻了,本來蕭衍想要確立太孫,是個好事,就算是確立一個不太出眾的太孫,那以後換還是可以的,而且未必就會禍國殃民。

 但按照蕭衍這種辦法,那梁國就真的完蛋了。

 蕭衍剛剛說完,洛顯之就徑直道:“陛下,臣認為您的這種想法可萬萬不能有,您向所有人宣告二人都有獲得太孫的資格,這就是讓二人鬥,這與國不利。

 您給其他的皇子封王,還要實封,這將是毀滅大量的做法除非您願意將皇子們封到交州去,封到夷洲去,封到瓊州去,或者封到西南去,亦或者封到嶺南。

 那臣倒是沒有意見。”

 洛顯之提的幾個地方,嶺南大概是最繁華的地方,至少經過幾百年的開發,那裡已經有了足夠支持起一個大王國的子民,而且那裡有真正的諸夏文化。

 至於瓊州和夷洲,以及西南夷的十萬大山中,裡面還廣佈著大量的蠻夷,去那裡簡直就是開荒,而且還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反正流放到瓊州的人,基本上是十不存一。

 十萬大山就更不要說,直到現在還是梁國中談之色變的所在,就連朝廷的大軍一般都繞道走,就可知那裡的可怕了。

 蕭衍啞然道:“靈秀,你不要開玩笑。”

 洛顯之卻認真道:“陛下,臣不是在開玩笑。”

 蕭衍沉默了一瞬,然後問道:“那裡只有流放的人才會去,朕不可能把自己的兒子流放。”

 洛顯之感慨道:“分封本就是一場流放啊,在一千四百多年前,臣的先祖素王將無數的兄弟以及子侄,還是外戚和功臣,流放到了如今荒蕪的關東。

 篳路藍縷,才有了現在的花花世界,既然陛下想要分封,自然如此。”

 蕭衍張了張嘴,而後沉悶說道:“此一時彼一時,漢高帝分封功臣,不也不曾讓他們兒子和功臣去那遙遠的荒域,朕想要讓兒子們富貴,難道有錯嗎?”

 洛顯之溫聲道:“陛下,臣是站在您這邊的,如果您想要讓皇子們富貴,那賞賜給他們財貨就足夠了。

 漢高帝讓宗王出鎮,是因為天下剛剛平定,擔心有人造反,給功臣們賜土,是為了酬謝他們開國的功勞。

 陛下有這兩方面的顧慮嗎?

 臣以為是沒有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分割中央的力量,朝廷中的內鬥應該儘可能的小,而不是自己去讓它爭鬥的愈發激烈,那不是英明的君王所會做的。”

 一向對洛顯之言聽計從的蕭衍,對這件事卻有些固執道:“朕已經打擊了那些宗王,現在讓朕的兒子去出鎮,以防止那些士族造作,這是相當合理的。

 靈秀,你不用再勸朕了,朕相信這件事沒有錯,只要朝廷的實力足夠強,就不會有人起不該有的心思。

 靈秀,你一向和朕說,不應該用未來可能得事,來預防現在,為什麼你現在反而會犯這個錯誤呢?”

 洛顯之一聽就知道蕭衍已經不可動搖,他只覺有些無奈,這是兩件不同的事情,有本質上的區別,但他沒有再多言,而是嘆息道:“既然陛下已經決定,那臣只能遵從。”

 心中則暗自想著,等蕭衍駕崩,他就把這些藩王全都揚了,蕭衍年紀這麼大,還能護持幾年?

 蕭衍自然不知他心中所想,一聽很是欣喜,他還以為要費一番口舌,伸手拍著洛顯之肩膀道:“朕給你也加兩千戶的食邑,增添你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