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28章 人心有疑誓洛水5黃河之盟

 第828章 人心有疑誓洛水5黃河之盟

 慕容垂被分陝關西的消息,不吝於甚至遠遠超過魏國一系列的大事件,燕國的皇權很強,在這種情況下,竟然願意讓一個宗王去裂土分王,這麼慷慨的行為,就算是邦周時期也不曾多見,更不要提現在。

 慕容垂進攻關中,這本該成為燕國大裂,甚至爆發內戰的節點大事,但為什麼燕國竟然平穩的結束了這一切?

 到了現在,燕國距離統一狹義的北方,即黃河以北,只剩下半個冀州和涼州河西四郡,一個龐然大物宛如天幕一般橫貫,帶給所有人無窮的壓迫感。

 燕國薊城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能夠讓皇帝做出這麼大的讓步?

 燕國大臣想要知道,慕容垂想要知道,漢國想要知道,梁國想要知道,天下人都想要知道!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尤其是和燕國太后這種不是特別優秀的人所關聯的大事。

 ……

 建業。

 蕭衍和洛顯之對向而坐,就連洛顯之都帶著些許迷茫,即便是他也有些看不懂局勢的發展,再次將所有事盤桓了一遍,他再次搖搖頭,不敢置信的說道:“不對,燕國太后和皇帝不可能付出這種代價,就算是慕容恪以身為質也不可能讓他們二人放下對慕容垂的戒心。”

 蕭衍頗為認可的點點頭,就算是洛顯之和洛有之一起給一個人擔保,這事情也不能答應,人是會變得,不能以現在的人心去揣測未來的行為。

 每一次的政治託付都是一次對宗廟社稷的賭博。

 這就是洛文王洛新為世人所推崇的原因。

 從高皇帝呂雉開始,到漢孝文皇帝劉恆結束,他執掌朝政四十年,所有人都知道,他篡奪皇帝位是輕而易舉,但他卻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執政,沒有半絲半毫的不軌之心。

 慕容恪被稱作小文王,但他終究不是文王,況且還有燕國太后搞風搞雨,他這些年的權力亦有被侵奪,從洛顯之所掌握的資料中,以及他對燕國太后和燕國皇帝的瞭解,這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

 蕭衍嘆息道:“事實勝於雄辯,這件事發生了,靈秀,我們必須重新考慮天下佈局了,看來不能和燕國一起滅漢國了。

 否則面對一統北方的燕國,我們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騎兵,在廣袤的北方不可能是燕國的對手。

 如果黃河結冰,我們就要在一馬平川的平原上,去抵擋燕國的鐵騎,陷入漢國現在的困境。”

 洛顯之沉思著,許久緩緩道:“陛下,臣雖然對軍事不太精通,但大勢卻知曉,這世上所有不合理的事,都是要付出代價,臣派出的細作應當很快就能帶回燕國中的小道消息。

 那時再談大勢之論吧。”

 話音落下不久,就有宦官匆匆步入殿中,說道:“陛下,宮外有尚書檯的官吏送來信件。”

 洛顯之和蕭衍神色一震,當即伸手取過信件,二人打開一瞧,頓時震驚在原地,帶著恍然大悟的感覺,竟然如此?

 洛顯之眼中猛然爆發出大喜之色,而後望向皇帝,只見皇帝盯著那封信長久不語,頓時心中一個咯噔,故意沉聲振奮道:“陛下,燕國自取滅亡,這是我大梁的好機會啊,先滅漢國,再奪蜀中,北上攻燕,西進滅關中,大業可期。”

 啊?

 蕭衍抬起頭,不知道洛顯之為什麼這麼說?

 ……

 正如洛顯之所言,就算是慕容恪以身為質,也不可能讓皇帝和太后答應這麼離譜的條件。

 慕容恪下了很大的功夫,先是給皇帝和太后講道理,慕容垂奪取關中,是一件足以改變天下局勢的大事,甚至可以說統一天下的時間向前推進了極大一步。

 慕容垂幾乎沒有要朝廷的兵糧,現在和關中士族聯合,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割據,就算是朝廷不答應,他也會在關中稱王稱帝,朝廷不得不面對一個同姓皇親的強大國家。

 況且立下這麼大的功勞,不這麼厚賞,本就不能讓天下的人心順服,在這個世上,君臣之間是有一套準則的,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的觀點,不被大多數人所認可。

 這是慕容恪對皇帝和太后所講,但眾所周知,這個世界從來不以“應該如何”而運行,而是以“想要如何”去運行,尤其是對那些位高權重,不可一世的人來說,就更是如此。

 在慕容恪為慕容垂擔保時,燕國太后抓住了一個機會,她讓慕容恪對著洛水發下誓言,他會永遠忠誠於皇帝,如果慕容垂妄圖造反,他要率領大軍平定慕容垂的叛亂。

 而且慕容恪要率軍攻取漢國,全奪黃河以北,甚至淮河以北,至死方休。

 對燕國太后和皇帝來說,慕容垂的確是有卓絕的才能,但他們並不認為能比得上慕容恪,只要有慕容恪在,慕容垂就成不了氣候。

 但洛氏之誓,直到現在立誓者沒有一個人有好結果,袁紹中年暴斃,司馬懿違誓,四帝立誓有洛氏家主承擔反噬,但曹芳還是沒頂住。

 讓人立誓,基本上和要人自殺沒區別,魏國中提出讓曹承嗣立誓的都被他懟回去了。

 但慕容恪最終答應了這個條件,他立下誓言後,果真如遭雷擊,皇帝有些後悔,太后卻只覺快意。

 這個條件不僅僅是慕容恪以身為質,還相當於拿太原換了關中,對皇帝和太后來說,如果能夠擁有關東的土地,那沒有河東、蜀中、涼州的慕容垂,面對朝廷是相對孱弱的。

 於慕容恪而言,既能為大燕效力,攻取漢梁,這本就是他想要做的,又能給慕容垂存身之地,免於太后的迫害,這已經是兩全其美之舉,至於以後,那已經不是他所能考慮到的。

 ……

 建業城中,蕭衍對洛顯之剛才所言的自取滅亡之事極其好奇,連忙問道:“靈秀,為何你會說燕國自取滅亡?朕只覺這慕容恪實在是誠臣君子,能人所不能。”

 洛顯之在回憶著什麼,臉上帶著感慨說道:“人算不如天算,這世上哪裡有算計神明而能得到善終的?

 洛水之誓,關乎重大,能成凡人所能不能,能辯人心之混亂,其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大的,昔年袁紹立誓,英年而逝,四帝舉誓,魏帝早亡,當年洛水之誓,為了平抑胡人,反噬本就很小的,而且主要的反噬都被號召的洛氏主支所承擔。

 又都死在了草原上,於是才顯得沒人承擔誓言,若是主支能活下來,你就會看到他們在中年時死去。

 洛神有靈,既然能讓人應誓,自然知道誓言內容。

 慕容恪立誓,必受其噬不必多言,就看其氣運多寡,壽數多寡,若本就是有早夭之相的人,死期不遠。

 燕國太后逼慕容恪立誓,這難道不是借洛神之神能,成自己的私慾嗎?

 這種人,所受反噬將會極重,縱然一時強橫,兩三年間,她必死無疑。

 這豈不是燕國自亂之局?

 在如今的大爭之世,自廢慕容恪這樣文武雙全的王佐之才,而且還搭上了太后,臣只想大笑,果真是我有聖主,不若敵有桀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