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24章 人心已亂1

 從曹爽開始,竟然找不到一個忠正良直的臣子,只有無窮無盡的鬥爭,還有無窮無盡的野心家,到了現在,就連一個能夠託付朝政的人都找不到。

 她本以為曹承嗣會是那個能夠託付的人,但現在看來,那不過是曹承嗣的偽裝而已,他同樣是個野心勃勃之輩。

 ……

 曹承嗣離開皇宮後,只覺暢快至極,經過今日的清理,他對皇宮的控制程度陡然上升了不知多少個層次,雖然限於朝野聲望,他還不能徹底的控制皇宮,但他認為暫時已經不急。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清洗曾經的政敵黨羽,那些不願意投降的,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

 曹承嗣按部就班的安排任務,但聽著聽著有人覺得不對勁,於是問道:“大王,我們不準備收復河東和河洛嗎?”

 曹承嗣一頓,帶著看傻子的表情望過去,那人自然知道說錯話了,連忙低下了頭,曹承嗣又望向其他人,將眾人反應收入眼底,立刻就知道不少人都有疑問。

 於是沉吟一下說道:“我軍在河東和河洛大敗,野戰軍損失慘重,至少數年之內,都沒有進攻的能力,這應該是諸位都知道的,就算是我不太懂軍事,也知道守城和攻城是不同的,諸位應該更清楚。”

 眾人齊齊點頭,是這個道理,曹承嗣又道:“梁國佔據河洛,但因此而和燕國以及漢國對上,我魏國只要守好崤函之關隘,坐視關東爭鬥即可。

 至於河東之地,現在的燕國中,反間計剛剛見到成效,燕國太后和慕容恪之間的鬥爭一時半會是停不下來的,這個時候我們進攻河東,豈不是給慕容恪從薊城中脫身的機會嗎?

 與其在戰場上再和慕容恪一戰,不如等慕容恪死在薊城後,我們再出手,只要我們不進攻燕國,燕國太后就絕對不會放慕容恪過太行山,甚至我們很快就能夠聽到,太原王慕容恪的王國改封的消息。”

 曹承嗣對燕國太后的心理把握的太好了。

 曹承嗣的種種舉動,自然瞞不過其他人,只不過一開始其他人都沒有反應過來,就直接被曹承嗣先聲奪人而已,待回到府邸後,許多反對曹承嗣的大臣,立刻就開始互相之間聯絡,要掀翻曹承嗣的統治。

 曹承嗣和其他各派之間的鬥爭之激烈,已經完全將魏國中的國事置之腦後,到了必須分一個高低上下,乃至於生死的程度。

 ……

 “涼州再次叛亂!”

 曹承嗣的金城王府中,幕府成員都陰沉著臉,他用力的一拍怒聲道:“區區一個涼州,竟然短短一年之內,就兩次叛亂,這是在打我這個大將軍的臉。

 朝中不知道多少人在看本王的笑話。

 上次平定涼州的叛亂還是太過於仁慈,這次必須重重的清洗涼州,讓涼州徹底安分下來。”

 曹旭硬著頭皮說道:“王兄,上次涼州叛亂損失慘重,所以這次才會再次叛亂,如果這次再損失慘重的話,我們在長安的力量可能會受到影響。

 這次平亂要小心謹慎,在涼州大開殺戒,恐怕是不行,會激起涼州士民的反抗,那個地方民風剽悍,一旦和朝廷離心離德,恐怕就是董卓舊事。”

 西涼董卓。

 這幾個字一出現,曹承嗣立刻就冷靜了下來,說的對啊,涼州那快土地那可不是好惹的,一個不慎就是兵亂的結果,而且那些涼州人,都是天生的上好騎兵,驍勇善戰,萬一再開關把西域人放進來,那可就全完蛋了。 而且。

 曹承嗣突然反應過來一件事,“涼州人雖然強,但我大魏禁軍的實力更是強,但上次平亂的時候,竟然損失慘重,那些涼州人似乎總是能夠料敵於先,這件事很不對勁啊。

 會不會是朝中有人給涼州人送情報,故意將我大軍的消息洩露給涼州人,結果才導致我大軍遭遇這些慘烈?”

 曹旭立刻瘋狂點頭道:“王兄,很有可能,其實弟弟在前往涼州叛亂的時候,就感覺不對勁,我天兵是大魏精銳,就算是涼州驍勇,但不可能是我大軍的對手。

 肯定就是朝中有內奸,他們雖然沒有參與機要,但畢竟身居高位,糧草這些東西是避不開他們的,他們就是想要藉著涼州叛亂削弱我們的實力,而後再在長安將我們擊敗。”

 曹承嗣站起身踱步皺眉道:“沒錯,肯定就是如此,看來這次的涼州叛亂,我們不能這麼快就去,先將消息壓下去,我們先在長安中,把那些對我們懷有惡意的人找出來殺掉,涼州的叛亂不過是小事而已,只要守好關中,河西四郡不過是荒涼之地,進不來關中的膏腴所在,等我們騰出手來,只要一斷糧,四郡士民就要自己來求著王軍進入四郡。”

 嘶。

 真狠啊。

 曹承嗣輕描淡寫的斷糧,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河西四郡一直以來都是不能做到自給自足的,那片土地上的人口被遷徙後,超出了能夠容納的人口上限,所以四郡一直以來都是關中的一個附屬單元,就是因為四郡需要關中的糧食去維持生計。

 如果關中斷掉四郡的糧食,那不出幾個月,四郡就是屍橫遍野,這毫不誇張,死的人不會是一萬兩萬,而是十萬,二十萬,乃至於更多。

 如果這世上的糧食只夠九個人吃飽,卻有十個人,那結果會是什麼呢?

 會是每個人都少吃一點,讓每個人都活下去嗎?

 不會。

 結果會是瘋狂的殘殺,還能活下五個人算是好的。

 曹承嗣只在輕描淡寫間就讓這麼多死去,就算是他的黨羽,也覺得一陣陣森寒傳遍全身。

 曹承嗣會是一個好的主君嗎?

 他們深深的懷疑著。

 在這個洛氏留下無數烙印的世界上,所有的聖王都有同一個特質,那就是在個人品德上的卓絕,那就是仁,那就是以身作則。

 從邦周開始,聖王都是那些能力極強,而又有情義的王者,因為那些使用帝王術的君王,都被洛氏帶頭針對的一事無成,比如當初那位造就了洛國百年不朝周的血色王畿的製造者周僖王。

 他是有權術手段的,如果洛氏的道德水準不那麼高,周僖王完全可以用好處,比如賜土、升爵、賜民,等等不容任何諸侯拒絕的好處,來將洛氏拉到自己的陣營中,但可惜,他遇到的是洛氏,洛氏毫不猶豫的拒絕和這樣一位天子合作。

 於是他只能悲哀的成為一個邦周的昏君,受到後世的唾罵,直到現在。

 再比如周懿王,他本來應該成為一個導致國家變混亂的角色,但因為他性格仁善,於是洛氏支持他,最終成就了一番功業,雖然他不是個聖王,但在邦週中,是不容忽視的角色。

 一千年以來,洛氏在選擇盟友時,總是首重那個人的品德而不是純粹的看待利益,這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天下。

 直到進入漢朝,實際上依舊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天下人對天子的要求是變高的,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好人做不了皇帝就能夠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