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769章 諸夏外的胡人們與漢末列國諸帝紀元

 分陝而治的好處就是極大的降低政治成本,夏侯惇雖然打仗不行,但治政是把好手,魏國的將領守著滎陽防線,艱難的抵抗著劉備的進攻。

 吳國依舊按部就班的蠶食土地,於是決定乘著魏國弱勢的情況,乘勢進攻南陽,將西部最後一個大的據點攻佔下來,之後面對中原就能進可攻,退可守。

 本就國事疲敝的曹魏自然不是兩國的對手,於是再次遭受重創,河南、南陽皆搖搖欲墜。

 但這世上沒有誰是能永遠順利的,人在成事的時候,天地皆同力,運道去的時候也半點不由人。

 劉備于軍中崩殂,在臨死前,以關羽、諸葛亮、呂申、劉燁、法正為輔政大臣,共同輔佐劉禪,一個外姓的宗室,一個洛齊的繼承人,一個外戚國舅加原始股東,一個宗室,一個代表著馬超這些後來投靠的人的代表,而且還是洛齊交代的要重用的人才,算是萬無一失的安排。

 其時有燕國南下寇漢國河北地,漢國於滎陽撤軍,曹魏關東危局於是便解除,吳國面對這種情況,只能同樣撤軍,誰也不願意給別人做嫁衣。

 過了數年後,西域夏王遇刺身亡,西域混亂,魏國為掃除後顧之憂,爭奪河西走廊養馬場,悍然進攻夏國,夏國節節敗退,四郡俱為魏國所據,掃除了夏國的威脅,魏國開始積蓄國力,百年後漢雖然關中不如先漢時興盛,但這裡畢竟是天府之國,土地條件等等都沒問題,曹魏將和其他國家接壤的地區的人口全部遷走,大量關東人口的遷入,讓這裡再次興盛起來。

 又過了數年,底蘊最深厚的漢國終於擺平了冀州的事務,兵精糧足,邀請吳國再伐魏國,漢國攻滎陽、吳國攻南陽、幷州攻河東。

 吳國早就準備了許久,率先破關,南陽終入吳國之手,不過這個時候的南陽有大量人口都已經被曹魏遷走,曹魏還是大駭。

 吳國得到南陽便停手不再進攻,再加上大都督周瑜病逝,轉而與魏國和談,魏國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這件事,魯肅繼任大都督屯兵淮南。

 漢國大軍在滎陽之前不得進,在河北地被渡口所隔,又有燕國、吳國拖後腿,未曾破關而復洛陽,法正淤積不服,但無奈只能退軍,漢國老一批將軍開始凋零。

 遼東愈發寒冷,大批原燕國子民皆南下入境,遼東人口漸漸凋零。

 燕林試圖阻止遼東燕人南下,在遼東設立軍管區,燕人怒曰:“極北嚴寒難求活,祖輩百五十年矢志向南,今竟遭阻,帝於南國建宮極樂,民於極北苟且偷生,何其不公。”

 燕林被兵變弒殺,新帝繼位,再無人敢阻攔燕人南歸,大批燕人皆進入幽州境內,遼東人口愈加稀少。

 過了數年,燕國新帝被臣子弒殺,燕國中慕容與公孫二氏聯合專權,打壓燕國皇室,燕國中一片混亂。

 漢國趁機北伐收服冀州全境,燕國遷走冀州子民,遁入幽州境內,漢國勢力到達極盛,北鎮燕國,南卻吳國,西伐魏國,蔚然興盛,儼然諸國第一,遷都奉高。

 呂布已經薨逝,幷州割據,張遼的威望不足以徹底壓服所有人,於是陷入了內部的爭端,現在的幷州不僅僅擁有幷州,還拿到了一部分河東,勢力很是強盛。

 漢國斷一臂膀,想要和吳國結盟,但是吳國臣子都不同意,認為漢國是第一大敵人,於是漢國在勢力最大的時候,與魏國、燕國和吳國都成為敵人,漢國肅然。

 又過了數年,洛楚以魯肅為大都督,陸遜為鎮北將軍,率領吳國大軍水陸並進伐漢國淮泗徐州地,要完成吳國最後一片拼圖,面對北伐的大功勞,各個家族都踴躍出力,魏國整備多年,調集關中的大量軍力出兵關東,從滎陽進攻兗州,燕國出兵冀州,漢國不得不三線作戰。

 關羽鎮守冀州,呂申鎮守兗州,諸將齊聚徐州,歷數年,燕國存糧不足退走,但漢國有大將隕落。

 曹昂在長安崩殂,年紀不算是大,同樣是頭風之症,兒子曹睿繼位,曹睿的威望不足,擔心大軍在外有什麼危險,於是將軍隊撤回去,以保護他的皇位。

 魯肅率領的大軍正面遇到了法正,沒有取得大的勝利,但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吳國的陸遜在淮水水淹漢國大軍,取得了一場大勝,甚至率領著軍隊攻克彭城。

 甘寧在陸遜的麾下,勢不可擋,在水道縱橫的淮河流域,二人勢不可擋,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繼任夏侯惇鎮守洛陽的魏國大都督率領三河的軍隊再次出兵,燕國同樣趁火打劫,面對更大的威脅,漢國只能暫時退卻,駐守徐州北部,但徐州不可守的局面已經成為了定局,兩國在淮河流域對峙,互相都沒有徹底解決對方的手段。

 但吳國佔據優勢,吳國可以將整個國家所有的力量都投入進來,而漢國卻要面對另外兩個方面的敵人,這個時候漢國無險可守的弱點就徹底體現出來,就如同春秋戰國時期的魏國和齊國一樣,一旦遭遇幾方的圍攻,守都守不住。

 漢國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在幾個方向都建造關鍵的城池,實際上主要就是北方的燕國,魏國和吳國想要進攻漢國都沒有那麼容易。

 不過吳國並不願意直接聯合幾個國家擊垮漢國,佔據著關中以及洛陽的魏國同樣是大敵。

 魏國同樣有自己的戰略規劃,不會讓吳國把漢國打垮,現在魏國的主要戰略方向是從關中出發拿下蜀國,之後再將河東徹底奪回來,那就是徹底的西秦之勢,而且面對吳國就會處於戰略地位上的上風。

 燕國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大,但戰爭潛力不足,不過面對騎兵稀少的漢國即便是打不過也能撤走,燕國國中的局勢漸漸平息下來,燕國在達成了平衡後,國內貴族達成了一致,那就是先奪取南國的地方。

 一個是冀州,等待其他國家進攻漢國的時候,看看能不能找到機會,在燕國面前,冀州是完全不設防的,燕國的騎兵能夠衝到黃河北岸,如果是在冬季結冰的時候,那更是可以直接衝到淮河北岸,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幷州,燕國可以從代地然後進入幷州,不需要經過太行八徑,奪取幷州,冀州就是唾手可得。

 漢中王張魯已經死在漢中,一片混亂,魏國開始著手進攻,蜀王劉璋在成都看著那些皇帝一個個兵強馬壯,瑟瑟發抖,蜀國中的臣子們都在商議著是投靠魏國還是投靠吳國,至於守住蜀國,那可真是沒有一個人相信能守得住。

 在魏國攻破漢中國,佔據了漢中之後,蜀王劉璋就派人往吳國去,畢竟投降魏國的待遇不知道,但劉琮投降吳國的待遇是相當的好。

 終於能寫正文了,明天中午十二點會發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