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754章 法正為劉備畫策!翻版隆中對!

 劉備麾下如今謀士遠遠不如曹操,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個如同荀攸那樣的頂級謀主。

 劉曄這個人多謀無斷,解決辦法的問題是真的多,但容易陷入內耗。

 洛齊和這些頂級的謀士比起來,還是差幾分,境遇和陳宮差不多,大勢佈局可以,但缺乏急智。

 諸葛亮則太正,不是那種能一言亂國的謀臣,而且把諸葛亮當成謀士用,洛齊認為實在是可惜了他那一身不遜色於文公、管仲的治政之能。

 劉備一下子沒時間傷春悲秋,匆匆向著府外而去,到了府外,便見到一個頗顯落魄的士人,但他的眼神依舊驕傲,昂著頭,氣勢不凡。

 法正心中自然滿是焦急,雖說有馬超的幫忙和拖延時間,但他這一路從關中來到青州,還是頗為艱難,危險倒是沒有,但要避開許多關隘,好在結果是喜人的。

 至於為何不跟著馬超投降曹操,原因很簡單,馬超是一方諸侯,投降曹操還能得到重用,自己一個謀士投降曹操幹什麼?

 曹操的謀士團有多龐大?

 荀攸、程昱、郭嘉、陳宮、戲忠、董詔、蔣濟、鍾繇、司馬懿、司馬朗,這都是第一梯隊的。

 這麼多人才,他去了給荀攸那些人伏低做小嗎?

 他可是堂堂法孝直,自認奇謀之策,穩居天下前三,自然不願意屈居這麼多人之下。

 況且他是曹丕之死的主導者之一,留在曹營,就算曹操不殺他,但新王繼位最後一定不得好死。

 至於不去東吳的原因就更簡單了,那地方現在全是家族盤踞,自己一個外地人去,先得聯姻,才能得到重用。

 唯有劉備,既有實力,又缺謀主,還是法正看來唯一一個能有機會挑翻曹操的諸侯。

 既然已經得罪了曹氏,那就讓曹氏去死吧,這就是法正最真實的想法。

 眼見劉備這麼急的出來見自己,法正就知道這波穩了,劉備身邊的是公子齊,這是楚國的二號人物,劉備身為諸侯王之尊,卻向法正行禮道:“果真是法孝直當面?

 寡人幸甚,得見孝直當面!”

 法正此人出身關中豪族,頗有遊俠之風,他因為和馬超結緣而襄助他統一關中,因為和曹氏結怨,就想著滅掉曹氏,講究的乃是恩必報,怨必究。

 即便知道此刻劉備是收買人心之舉,但法正還是感動莫名,深深躬身道:“正是法正,不敢當尊王如此厚遇,如今曹操勢大,他殘暴不堪,踐踏漢業,法正不願出仕,大王仁義著於四海,法正心慕之,兩千裡奔波至此,只望大王能不以法正卑鄙,收於府中,法正定盡心協力,襄助大王成就大業。”

 劉備聞言心頭一鬆,他也不顧法正身上髒兮兮的,徑直把住法正臂膀,朗聲笑道:“聞名天下的法孝直前來寡人又有什麼值得矜持的呢? 孝直快快進府,先沐浴一番,寡人再為孝直引薦我楚國英傑,日後你當為我楚國謀主。”

 法正不是籍籍無名之輩,而是名滿天下之人,在這個時代,聲望可以當作做官的資歷。

 法正這樣的人,即便是一下子成了卿相,也沒有人會懷疑他的能力,最多懷疑他的忠誠而已。

 法正走在劉備身邊,他能清晰的感受到劉備那種發自內心對他的歡迎和欣喜。

 這是一個很真誠的人!

 作為頂級的謀士,僅僅和劉備接觸了短短時間,法正就對劉備有了一些基礎的判斷。

 怪不得英侯會選擇劉備來複興漢朝社稷,怪不得關雲長會放棄一切跟隨劉備,怪不得每一個見過劉備的人,都說他是英雄。

 這是個和曹操相反的人。

 這是個能成大事的人。

 這次前來青州來對了。

 待法正在王府侍女的侍候下洗漱完之後,他換上了一身綢衣,出現在劉備面前時,頗顯風流之姿,恢復了他關中貴公子的風姿。

 劉備招呼著法正在室中坐下,在他面前放下酒樽,劉備朗聲笑道:“今日孝直入我楚國,這是大漢的社稷之幸,我們共同飲下此杯酒,為孝直賀。”

 法正舉杯飲下酒而後用手帕擦拭嘴邊的酒漬後,拱手沉聲道:“大王,既然如今臣入您麾下,便不能吃白食,臣自關中而來,一路之上都在思索如何為楚國破局,大王可願意一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