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696章 昭城相約

 此番我前往昭城,正要帶著宓兒前往,如今看來,這都是上天的旨意啊。

 這世上又有什麼能大的過上天的旨意呢?”

 劉夫人當然一直都知道袁紹想要和洛氏搭上關係。

 袁紹在世間有禮賢下士的名聲,對於投奔自己的人,只要有才也是來者不拒,但是他實際上有一種奇怪的心理,他對高門子弟有一種迷之自信。

 恰恰洛氏就是最高的高門,於是他對洛氏有一種深深地敬畏。

 他麾下沒有洛氏子投效,洛氏這麼一個武裝力量還處於他的腹心之中,這讓他有種不安全感,總感覺時時刻刻會基業不保。

 實際上冀州文武已經不止一次的向袁紹提出遷徙冀州治所了,甚至準備攻下幽州之後,直接遷徙到薊城去,遠離昭城。

 但都被袁紹駁回了,這麼搞豈不是明擺著防備洛氏嘛。

 如今終於找到了機會,袁紹又怎麼能夠不欣喜呢?

 ……

 昭城和袁紹的使者前後腳向著四方而去,收到消息的諸侯各有不同。

 公孫瓚自然是直接不前往,他怎麼可能敢進冀州?

 袁紹的使者到了幽州後更是直接被他痛打一番,若不是劉虞及時趕來,恐怕就要死在幽州了。

 公孫瓚雖然不願意去昭城,但劉虞卻願意前往,“素王降旨,這是天下盛事,無論真假,倘若幽州無人去,堪稱自絕於天下。”

 幽州並不是公孫瓚一人說了算,即便是公孫家也有人支持劉虞,反對公孫瓚,於是許多幽州士人願意跟隨劉虞前往昭城。

 這使公孫瓚又是憋屈又是憤怒,他是不敢去,又不是不想去,劉虞這番言語就像是他不願意去一樣,又回想起他兵敗逃回幽州之後,所遭受的冷嘲熱諷,心中對劉虞更是憤恨。

 於是沒忍住陰陽怪氣道:“當日袁紹曾經推舉公為皇帝,當日假意拒絕,現在卻主動前往冀州,真不知道是安的何等心思,莫非是現在後悔了,現在想要討好袁紹,重新作為皇帝嗎?”

 劉虞這老實人被公孫瓚激的都要拔劍相向了,最終只是狠狠瞪了他幾眼,憤憤而去幽州兩位諸侯的關係愈發緊張,雙方見到了甚至眼紅有殺意瀰漫。

 ……

 兗州中,曹操正忙著準備攻伐袁術,卻沒想到竟然會有此事,他思索著要不要去,卻想不出來。

 於是問計於眾謀士道:“昭城相邀,從信中來看,應當是有大事。 但袁術對陛下不敬攻伐袁術準備了這麼久,倘若就這般放下,豈不是白白損耗錯過機會嗎?”

 曹操麾下最大的勢力集團有兩個,一是潁川謀臣,以二荀為首的謀士團基本上就是潁川親友團。

 二是宗親武將集團,這些人包括曹操他本人都出身沛郡。

 而潁川郡和沛郡都屬於豫州!

 潁川郡和汝南郡合稱汝潁,可見二者間的緊密聯繫,這其中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導致曹操和袁術間的對抗已經刻不容緩。

 曹操必須儘快和袁術開戰。

 在潁川郡和沛郡中他的勢力很大,只要能夠擊敗袁術奪取汝南郡,陳郡大概率會直接歸降。

 正是因此,曹操才對耽擱戰事心存疑慮。

 曹操雖然沒有直接將顧慮說出來,但是室中眾人誰能不知道他所擔心的點在哪裡呢?

 曹氏和夏侯氏那裡都好說,曹操是主公,只要曹操的勢力不斷發展,他們作為宗室總是能得到好處的。

 兗州的陳宮等人對此無所謂,主要就是潁川這幫河南士族的想法。

 荀彧和荀攸對視幾眼,他們二人都是大局觀很大的謀士,不會僅僅將目光放在家族利益上,而是放在更高的天下。

 實際上這正是一流謀士和二流謀士的區別,這些頂級的聰明人智慧上的差距有時候哪裡會那麼大呢?

 真正讓他們產生差距的就是思維,一輩子只想著在狹窄的天地之間爭鬥,怎麼可能有氣吞山河的氣勢呢?

 洛氏子就算是屬性能力不如外面的臣子,但發揮出來的能力卻完全不遜色,就是因為洛氏子高屋建瓴,不汲汲於個人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