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671章 非英雄也!(求月票)

 第671章 非英雄也!求月票

 吳郡。

 雖然說是招賢令,但自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見到洛楚,那他不需要做其他事了,每日就連見人都忙不過來。

 這就是為什麼士人都要養望,士人之間都要互相吹捧。

 因為不這麼幹,就沒有推薦人,沒有推薦人想要通過君主的途徑直接入仕就很難。

 張詔、張紘二人都在吳郡之中隱居,還算是略有聲名,張紘又用一小段文字就直接得到了面見洛楚的機會。

 張紘在給洛楚的信中說道:“自古以來,一家一國一朝,想要昌盛都要修持自己的德行。

 主人有了德行才能夠有忠臣、義士、仁者、信人、智者前來襄助大業。

 這世上擁有忠義禮智信的賢人是不少的,但能夠做到擁有德行的君主卻少之又少。

 因為人總是害怕艱難的而喜歡容易的,喜歡意見相同的而厭惡意見迥異的,但治理天下,恰恰是要聽取不同的意見才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

 這就是傳家艱辛、傳國不易、王朝終將沒落的原因啊。

 自古以來的聖王,都是不喜歡但卻依舊聽從勸諫的人。

 這就是那些善於聽取勸諫的君主能夠成為聖王的原因了。

 公子您出生在洛氏,從您的始祖素王開始,洛氏修持德行一千三百年。

 從英文獻侯開始,英侯一系修持德行也有三百年了,於是天下的人都敬仰您的身份,於是您能夠安坐在江東吳郡,我們這些人都仰慕的前來拜見您。”

 張紘洋洋灑灑數千百言,言辭很是嚴正,洛楚讀罷很是喜歡,便請二人上府。

 等到見到二張,粗粗一交談,雖然還不知道二人的治世之才,但二人皆是正直之士,洛楚還知道了張紘為什麼要大談勸諫之事,因為張詔的性格是真正的剛直,甚至某種程度上到了直而犯上的地步。

 洛楚心中暗忖,這也就是自己沒什麼值得被勸諫的,若是其餘一方諸侯,張詔這樣得罪君主的性格,即便是不死,只怕想要登極相位是沒什麼可能了。

 但深入交流一番之後,洛楚就發覺張詔此人是真的有才,軍陣之事尚且有紙上談兵的嫌疑,但是對內政的見解相當獨到,張紘不遑多讓,頗有長袖善舞的意味。

 張詔和張紘與洛楚一番交談之後離開,二人走到府外,不約而同的回首望了洛楚府邸一眼。

 張紘感慨道:“正是上好的君主啊!”

 張詔有同樣的感慨,情緒穩定,善於傾聽,尊重體諒臣子,但又不失主見,加上眼光長遠,這就是夢中情主啊。

 張詔走上馬車,突然低聲道:“公子楚沒有王天下的志向,看來是要貫徹洛氏不王的底線了。

 你有什麼想法?”

 張紘聞言微微皺眉,他自然也看出來了,不過他對一統天下的志向沒有魯肅那麼大,他只希望能夠一展所學,江東這塊地方足夠了。

 他坐在張詔對面,輕聲道:“這大概是公子楚唯一的缺點,江東是天下的關鍵之地,不是他不想要王天下就能夠安穩的。

 他大概是明白這一點的,只不過是在欺騙自己罷了,或者是在走一步看一步。”

 張詔卻依舊緊緊皺著眉頭,“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甚至將影響無數人的命運。

 一個處理不好,江東政局都會陷入混亂之中,甚至江東社稷都會因此而動盪。

 既然決定投效江東,我就希望能夠為江東解決這個問題。”

 張紘知道自己這個好友剛正,對江東這個根子裡面的歪象是一定會放在心上的。

 洛府之中,望著離開的二張,洛楚忍不住感慨,這徐州的英才何其如此之多呢?

 前有諸葛瑾,後有二張,諸葛瑾還說過族中還有兩位子弟,都不遜色於他,在洛楚看來,這些都是一時之選的大才,皆是能拜相的人物。

 徐州之地難不成還有這樣的人物?

 洛楚面前坐著魯肅和周瑜,他不得不承認自己草率了,這徐州真是人傑地靈所在,不僅僅有諸葛氏的英傑,有張詔和張紘,還有魯肅這個大才。

 而且眼前的魯肅還是個怪才,不是傳統經學世家出身,甚至學的都不僅僅是儒術,明明是個文士,但是卻不僅僅能治政,還有統兵之能,是個謀戰派的儒雅將領。

 然後他又將目光落在周瑜身上,他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岳父之前和自己說過的那個廬江郡的周氏年輕人,怪不得橋巍這種身份地位的人能記住周瑜。

 原來不僅僅是冠絕江東的家世,還因為這倜儻風流的樣貌,這世上樣貌英偉的男子很多見,但是真正的美男子就很少見,周瑜無論從哪裡來看都算得上不折不扣的美男子。

 即便是從小生活在昭城的洛楚都承認眼前的周瑜從容顏上不弱於諸位洛氏子。

 不過周瑜和洛楚風格相當不同,周瑜風流倜儻但是渾身都散發著儒雅之感,一看就是英武類型的儒家士大夫,是儒將。

 洛楚則給人一種疏離之意,不是隔閡之感,而是遺世獨立,就像是要出塵離世羽化飛昇的神仙一般。

 洛楚的這種氣質無論出現在哪裡都讓他獨樹一幟,宛如黑夜中的螢火蟲一般顯眼。

 “公瑾能前來吳郡,這是本州的榮幸。”

 周瑜和魯肅聞言眼皮都是一跳,本州這二字一出,兩人就知道洛楚心中的心思了。

 周瑜來到這裡所代表的可不僅僅是一個人,在吳郡之外,廬江周氏的號召力相當強,就連周瑜都選擇了洛楚,這說明江東士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團結到了洛楚麾下。

 提一個最簡單的,孫堅和洛楚之間將來所爭奪的重點之一,就是丹陽郡,周瑜的從父就是丹陽郡太守!

 這就是廬江周氏的門楣之一,從此也能看出為什麼周瑜對於居於吳郡六姓之下那麼抗拒了。

 周瑜作揖正聲道:“公子英姿恢宏,坐斷江東,自然就有豪傑相隨,能前來投效,這是瑜的榮幸。”

 洛楚聞言頗有些哭笑不得的神情,周瑜這一句話頗為史官的意味,甚至洛楚自己都知道未來史書上一定會記載自己“楚單騎走江東,父老簞食壺漿以迎”,因為當年光武皇帝“孤身走五州”就是這麼來的,

 單單說當今之世,就在這短短數年之間,就已經出現了“袁紹單身入冀州”、“劉表單騎定荊州”、“劉備旬月安青州”。

 這種說法倒不是錯誤,這三人都是憑藉自身的威望和其他一些因素得到了世家大族的認可,於是迅速掌控了當地局勢。

 威望畢竟是個人所帶來的,不能說和本人沒有關係,只是將很多底層的政治邏輯歸結為個人魅力而已。

 洛楚笑道:“所謂坐斷江東,這可實在是謬讚了,本州入江東不過一載,如今手中只有吳郡和會稽郡,揚州六郡,只佔其二,如何稱得上坐斷江東呢?

 寸功未立卻得到了二位這般高的評價,實在是誠惶誠恐啊。”

 來了!

 魯肅和周瑜二人可不會認為這是公子楚在謙虛,這分明就是在問二人,你們覺得我怎麼做才能算是徹底的坐斷江東呢?

 自古以來賢能之士都是要以驚豔之語開篇,才能得到重用的,周瑜倒是不需要如此,他最強的在於統兵,紙上談兵說不出什麼來,等到洛楚準備攻伐時,江東無將,他自然就能夠領軍作戰彰顯自己,而且他還能作為說客,去說服自己的從父率領丹陽郡歸順洛楚,這都是他不可或缺的作用。

 倒是魯肅直接笑道:“公子,您雖然只佔據二郡的土地,但卻是吳越舊地,這是揚州之中的精粹所在,士風昌盛,賢士如雨。

 丹陽郡府君,乃是公瑾的從父,早就仰慕公子的聲威,只要公瑾一封去信,丹陽郡恐怕即刻就歸附於您的麾下。

 九江、廬江、豫章,皆是通往揚州的門戶,豫章郡太守是荊州牧劉表的藩屬,暫時不宜輕動,九江廬江俯瞰三郡,似乎威脅極大,但在肅看來,只要略施小計就能盡得其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