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572章 黨錮之禍終結

 第572章 黨錮之禍終結

 在先漢時代,貴族和士人實力很強,但在後漢,只有外戚才能和宦官打的有來有回,士人的一切抗爭都會以失敗告終。

 在皇帝下達了指斥自己的諭令,表露出毫不悔改的態度之後,洛川就知道大漢要完。

 英侯府中,一群士人正跪坐著,年齡各不相同,一片愁雲慘淡。

 皇帝赦免死罪,僅僅禁錮這些士人的政治前途,曾經逃走的士人都可以回鄉了。

 這些士人直接拱手至地,然後頭也至地,竟然對洛川行了三叩九拜中,最隆重的稽首拜禮,這是隻有大典時,臣子拜見君王時,才會行的禮節。

 洛川自然是連忙阻止,但就連最古板的儒家士人都堅持行完禮。

 “子川公,若無您的庇佑,恐怕老朽和眾子弟以及諸位士人都要死在宦官手中了。

 這等再生之恩,不過是稽首之禮而已,實在是不算過分啊。”

 洛川搖搖頭道:“這不算是什麼,本侯也只能盡一些綿薄之力,禁錮之詔還沒有解開,諸位回鄉之後可有什麼想要做的嗎?”

 聽到禁錮二字,所有人都沉默了,眼中的悲憤幾乎是難以抑制的,還有根本不知道該有多深的絕望。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哪個士子沒有治國平天下,希冀天下平的大願?

 哪個士子沒有過致君堯舜上的豪言。

 報效君王,大建功業,維護社稷,存續天下。

 都毀了。

 想要效忠的君王拋棄了他們,還指斥他們為奸賊,有的士子無法接受直接自殺,有的士子不喜歡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於是覺得定然是皇帝有問題。

 屋中沉默了許久,才有人開口說道:“老夫年老,恐怕是見不到禁錮之詔解開了。

 禁錮之詔累及三族五服,還累及了交遊的友人和門下的弟子,就算是想要收徒講學,弟子們也沒有出仕的機會。

 便回鄉去刻印經書,使貧寒的學子能讀書,或許其中就有能振興大漢社稷的人才。

 等遇到明君聖主,禁錮之詔定然會解開,那時大漢振興算是有老夫的一份力。”

 這就是典型的儒家士大夫,即便是被逼迫到了這個地步,還是想著要振興王朝社稷。

 他還算是好的,因為他至少還說當今皇帝不是明君。

 儒家中甚至有直到這種情況,都將原因歸結於宦官弄權,而不願意去指責皇帝,認為君父只是被矇蔽的。

 年輕的士人們有的迷茫,不知道未來走向何方,難道真的就這樣在鄉中度過一生嗎?

 還有的眼中帶著絲絲戾氣,尤其是有些出身孟氏儒的,心中甚至已經升起了出奔遼東燕國,率領大軍南下滅漢的想法。

 君視臣如草芥,臣則視君如寇仇!

 天命輪轉。

 千年神聖邦周尚且天命落地。

 漢廷就能一直受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