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568章 士宦衝突!

 不過還是沒有想到,士人和皇帝之間的矛盾竟然大到了這種地步,陳仲舉這個級別的士人領袖,而且還是有功之臣,會死於一場刺殺。”

 洛川端正了身子,“夫人,陳仲舉的親朋故舊,還有那些一向敬仰陳仲舉的士子們,絕不會善罷甘休,絕對會有大批官員上書要求嚴懲宦官。

 以這位皇帝陛下的剛強性格,直接的對抗恐怕是在所難免了。

 我們如何做?”

 洛倩端正面前的酒杯,舉起,然後一飲而下,潔白素淨的寬袖遮擋住了她嬌美的面容,清澈的聲音傳出“陳仲舉的弟子和親族可能會受到連累。

 按照慣例去做吧,將那些有公心的豪傑藏匿起來,不要讓他們淪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因為朝廷和民間的矛盾實在是過於大,朝廷中被認為是奸佞的宦官掌權,於是普遍對被迫害的士人以及豪傑抱有同情。

 經歷過王莽之亂後,由臣子掌握大權就成了一種很曖昧的事。

 皇帝在地方上可能失去了許多,但在中央和郡這一層面,大大增強,力量不是士人所能抗衡的,皇帝說殺誰就殺誰。

 而且士人和曾經的軍功貴族不同。

 軍功貴族是真的會提刀上洛,因為這天下有他們的股份,皇帝不行就換一個。

 這些士大夫,道家的倒是還好,主流的儒家士大夫,對觸動皇位有一種牴觸心理。

 在這種情況之下,士人自然被壓著打,那些受到牽連的人通常會被認為是受到迫害,律法和人心產生了衝突。

 隱匿朝廷通緝的豪傑之士,是當世盛行之事。

 等到大赦時再出來,朝廷並沒有能力去全部追究。

 ……

 陳蕃之死點燃了士人心中對宦官弄權的憤怒,一封封言辭激烈的文書向著臺部而去。

 “仲舉公是輔佐君王的賢臣,這樣的大臣難道也能隨意的濫殺嗎?

 遼東燕國叩關,諸郡不能制,是仲舉公孤身入幽並二州,整合諸郡,才使遼東燕國退卻,有功於大漢社稷。

 這樣的功臣,因為一封指斥宦官的上奏,就被解職,甚至殺於荒野,實在是讓人心寒。

 請陛下降旨,殺指使者,流諸常侍,以安定天下人心。”

 上書一到臺部,就直接被取走,所有上書都留中不發,皇宮安靜地彷彿完全不知道這件事一般。

 只是按部就班的為陳蕃賜諡號,而且挑選了一個比較上等的諡號,彷彿想要用這個來堵住悠悠之口。

 這種行徑卻讓陳蕃的親朋故舊愈發憤怒了。

 ————

 漢王朝走到東漢時,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以縣一級為分割,縣以上以及縣以下,雙方所爭鬥的目標完全不同,上層的爭權奪利幾乎不影響底層百姓的生活。

 但底層百姓的生活逐漸惡化卻在無時無刻不侵蝕著帝國大廈的根基,這是最濃墨重彩的時代,小民和英雄交織的吶喊與呼喝。——《漢王朝興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