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494章 重判重刑

 長樂宮中。

 劉詢見到調查的結果,表面不動聲色,但是手卻直接將案卷翻扣在桌案上,這個下意識的動作,讓劉向猜測劉詢心中現在大概很是憤怒。

 “子政,你曾經主管廷尉,你覺得應該怎麼處置?”

 劉詢這個問題就非常的含糊其辭,只說了處置,卻不說處置誰,霍光侍立在劉詢旁邊,一言不發,劉向直接躬身作揖道:“陛下,張懷因為仇怨意圖殺死太子,按照律法自然是要處死的,三族之內都要流放。

 張三娘是良家女子,孝文皇帝說漢室帝王為舟,良家子為水,承託大漢社稷,權貴殺害良家子女,按孝武皇帝時律令應該處死。

 太子之事,則請陛下做主。”

 之所以要按照劉徹時期的律令,是因為劉旦時期打仗缺錢,各種收刮的辦法都想到了,犯了罪可以花錢贖買,就算是死罪都可以贖買。

 這種涸澤而漁的做法對皇權的威嚴神聖是重大的打擊。

 劉詢上臺之後自然要廢除掉這條法律,為了否定劉旦,劉詢基本上把劉旦的各種惡法吊起來鞭屍,能廢則廢,毫不留情。

 劉詢奉行嚴厲卻不嚴苛的刑律,聽到劉向的作答,他心中大概有了數,知道了自己這位重臣的想法。

 沉吟一番後,劉詢果斷說道:“子孟擬旨,張懷和刺客留個全屍,三族流放到齊地即可,參與張三娘案的全部處死,太子朕會下旨訓斥,罰沒他的各種儀仗等,再關禁閉。

 這樣大概可以了。”

 確實可以了,劉向和霍光都有些振奮,這下應當可以向長安的百姓交差了。

 翌日。

 廷尉的緹騎踏破了長安城的寧靜,一道道逮捕的文書傳出,然後一個個貴族子弟,直接從不同的風月場合被緹騎帶走。

 張三娘子遇害之事還是有不少人知道的,紛紛叫好。

 有人提前接到風聲,連忙向太子宮跑去,希望太子能夠庇護,但是太子宮卻緊緊的關閉著,這才知曉太子已經被關禁閉了。

 望著緊逼而來的緹騎,眾人不禁有些絕望。

 劉向望著這一幕,冷聲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欺壓小民的時候張狂無比,落入法網時才追悔莫及,那便下輩子再悔改吧!

 ————

 歷史的進程是由無數小人物在無形之中推動的,發生在元封十七年的“張三娘子遇害案”和元封十八年的“太子遇刺案”,從表面上來看,僅僅是一次普通的權貴欺壓百姓最終導致復仇的案件,但是它所造成的影響和其中的價值卻不僅僅如此。

 因為洛氏的參與,這起發生在兩千年前的案件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資料,從這些生動而鮮活的文字資料中,我們能夠提煉出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與生活習慣,這是寥寥幾語的記述史書所不能做到的。

 從這些文字資料中甚至能夠讀到霍光和劉向這種歷史人物的心態轉變,為研究後續的歷史事件提供了許多思路。——《秦漢案卷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