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472章 昭城已開,大道已現!

 人群之中一片騷動,立刻就有人走出,昂首慨然道:“我曾經聽聞先人蔭庇後輩,於是後輩便能茁壯的成長。

 縱觀儒門各派,先賢顯赫,後輩便有聲名,能縱橫天下,受到敬仰。

 但是我法家先輩,盡是商鞅、李斯、桑弘羊這等人,萬事只求富貴,不顧其他。

 我等呢?

 甚至就連一個公平憑藉才學的機會都得不到。

 何其無辜啊,身負才學卻被先輩所累,竟不能入仕,竟遭受大辱,竟蹉跎在此。

 這難道是正確的嗎?

 如今有子政兄,願為我等開路,現在還不追隨,莫非真要了此殘生,鬚髮皆白之時再悔恨嗎?

 諸位同窗,我所言,可有一絲偏差過錯。

 是也不是?對也不對?”

 這一番話更是振聾發聵,直接刺破了深埋在眾人心中的不滿,這種不滿是對整個法家生態的不滿。

 儒門就像是仙俠小說中的名門正派,不論其中有什麼陰險詭計和無限的內鬥,但是有一套良好的運轉系統。

 法家就像是魔門,那些天縱之才一旦成名,就肆無忌憚,根本就不管門派如何,頗有一種我死之後,哪怕洪水滔天的感覺,而且通常還會給門派樹立大敵,一旦身死,門派就要遭受瘋狂的報復,使門派之中那些未曾作惡的無辜之人受到牽連。

 “孫兄說得對!”

 “儒門的荀子能教出法家大能,這就說明儒法本一家,現在迴歸本源,又有什麼不對呢?”

 “推陳出新,既然軀殼已經腐朽,那就應當再造新路,一個名頭並不重要。”

 一道道聲音議論傳出,瞬間引爆了所有人的思緒,褪下現在的舊衣,換上新的衣裳,他們又是一條好漢。

 人心已散!

 望著眼前的這一幕,陳公只能悲哀的得出這個結論。

 若是劉向知道他心中所想,就會告訴他,法家從來就沒有聚合過人心,所有人都心高氣傲,自認天下無敵。

 所有人手中拿著一本刑律,不僅僅要清平天下,還要把自己的師兄弟甚至老師都送進監牢,最後自己再坐法而死,這就是法家學子的一生。

 現在大多數人都厭煩了這種舉世皆敵的感覺。

 “往昭城去,洗刷我們的恥辱,向天下宣講我們的理念。

 法亦有善!”

 眾人齊聲大作:“法亦有善!”

 ————

 一個王朝由盛轉衰和由衰轉盛的過程之中,思想的變革總是伴隨而行,漢王朝的統治者選擇了一種統一而又允許反對思想存在的治國方略,但是曾經鑄就帝國的三晉法家還是逐漸消亡了,法家消亡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貴族自我意識逐漸提升的體現,漢王朝的貴族強烈的反對極端的君主專制,於是最極端的三晉法家被拋棄了。——《秦漢思想變革編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