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410章 準備遷徙列侯

 第410章 準備遷徙列侯

 建郡。

 所牽涉的利益極為龐大,可不僅僅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兩千石郡守流官,而是至少一個列侯國!

 漢廷的列侯有多香,前面已經講述很多,只要不作死謀逆,起碼能保證一個家族百年以上的頂級榮華富貴,相比較普通流官,實在是金飯碗。

 大漢的流封建制度從草創到逐漸完善的過程中,配套的封侯制度漸漸形成了規矩,從邦週上卿制度之中化用而出,在朝廷直屬的郡以及諸侯王國中,形成了上郡國三侯,中郡國二侯,下郡國一侯的郡王侯分治制度。

 雖然皇帝沒有說分封列侯的事,但有郡必有國,這是目前的政治鐵律,除非皇帝願意冒天下之大不韙,打破這個鐵律,這種完全沒好處的事情,皇帝一定不會做。

 皇帝的聖旨一下來,當時殿中的所有人都知道這天下不會再平靜,光是圍繞要不要建郡就會有極大的爭論,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大的魄力和眼光的。

 公孫弘帶著聖旨到了丞相府中,丞相的權力極大,皇帝的聖旨需要經過丞相的用印才能夠發往各郡國,若是丞相不同意,甚至能直接將皇帝的聖旨駁回,不過一般這麼做的丞相,一旦碰到強勢的皇帝,距離下臺或者死就不遠了。

 不過皇帝若是真的下了亂命,還將丞相逼死的話。

 這個被洛氏影響過的世界的風氣,可能會有人直接刺殺皇帝,以正天下視聽。

 雖然目前還沒有皇帝被刺殺,但是過去被刺殺而死的列侯、郡守、諸侯王,五十年之內,整整七十三個!

 這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平均下來每年就有一個半高級貴族死於刺殺。

 這種行為當然是大罪,基本上等同於謀逆,只要抓到,至少死一家,甚至罪名大的時候,會連帶上全族流放套餐。

 但這個時候,恐怖的事情就來了。

 這七十三人之中,朝廷只追究了三十三件刺殺案,另外四十件被查清真相之後,只能說一句死的活該,完全符合以直報怨,誅殺獨夫的道德風尚,最終沒有追究。

 這些人之中,身份最高的是劉徹的一個弟弟,因為殘暴的對待屬下,多次肆意的辱罵,在郡國之間是出了名的,結果被屬下殺死,這種弒君之事,劉徹暴怒自然想要懲治。

 但是這件事實在是太符合儒家的君臣義利觀,結果被以賈誼為首的人強硬的把人保了下來,不僅僅如此,還要給諸侯王上惡諡,為殺人者表彰,記錄在典籍之中。

 這讓劉徹怎麼能接受?

 他自然駁回了賈誼的建議。

 然後劉徹在面見賈誼時,就見到賈誼有些難以置信的望著自己,似乎是不理解自己為什麼會偏袒諸侯王。

 劉徹當時就明白了,自己不是在和丞相賈誼對抗,而是和天下之間的一種觀念在對抗。

 最後劉徹沒有再說什麼,只是下旨讓諸侯王注意自己的德行。

 賈誼最後以身體不適為由辭職,但是這件事造成的影響卻實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