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407章 送往昭城的信

 思及至此,洛無疾悠悠感慨著:“這終究不是邦周了。”

 那個值得洛氏無限付出的王朝已經徹底湮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

 東阿侯府。

 洛無疾目前還是住在這裡,不過用不了多久就會搬到無雙侯府中了。

 皇帝雖然沒有賜下府邸,但是列侯從來都不會缺少這些府邸這種東西,畢竟列侯的爵位所代表的財富是源源不斷的。

 長安城有一些權貴專門做那些放租子的事,來借租的不僅僅有普通人和商賈,也有缺錢的列侯,有專門的人會計算列侯的歲入,然後借貸給那些新崛起的列侯,基本上穩賺不賠,這就類似於信用良好,資產良好的公司,銀行總是願意貸款給這種公司的。

 不過洛無疾不需要走到這一步。

 洛氏的商行通行天下,身為洛氏的公子,基本上的錢財還是不缺的,而且洛氏在長安城中有不少的不動產,府邸、宅院、商鋪等等,而且當年的壽光侯府,是洛氏的資產,直接把牌匾一換,就成了無雙侯府。

 洛無疾在給昭城寫信,一件公事,一件私事,私事是寫給他的姐姐的,公事則是寫給昭公的。

 此次出征匈奴大獲全勝,參戰的將士們都得到了不菲的賞賜,不僅僅是隻屬於皇帝的將士,即便是私軍同樣得到了賞賜,比如敢戰士。

 一個正常王朝的統治者,所有的政策施行,都一定是有一箇中心思想的,王侯私軍就是弱皇權和流封建這兩個制度下交叉的一個分支。

 任何一項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允許私軍存在同樣如此,它的害處很明顯,那就是導致地方作大。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漢廷收繳了列侯國大部分的事權和政務權,王侯國的國相完全由朝廷任命,平時由國相主政,但列侯不是待宰的豬羊。 列侯有皇帝的金令,這是洛新創造的一項制度。

 金令是一次性用品,用時要折斷,取出裡面的加印聖旨,可以用來要求國相移交權力,得到侯國的全權指揮權,包括國相以下的生殺大權。

 不過在事後需要向皇帝彙報目的和結果,如果無故使用,按照謀逆罪處理,如果事出有因,皇帝會向列侯下發新的金令。

 有了約束之後,武裝列侯的優點就體現出來,尤其是在嶺南、西南夷聚集地、東南夷聚集地、西羌聚集地,能夠有效鎮壓當地的叛亂。

 在周亞夫平定西南夷叛亂,還有諸侯王叛亂中,駐守在地方的列侯帶著私軍,隸屬於朝廷的王侯國相則發動侯國百姓,這兩者聯合起來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漢廷有春秋遺風,再加上察舉制度,以及風行社會的忠義之風,二元君主制體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皇帝有權力征召諸侯的屬臣,但一般來說不會這麼做。

 就像是劉徹賞賜給敢戰士錢貨等等,但是其他的賞賜就不會越過昭公國直接給。

 這是尊重規矩,但同時也是給地方上的王侯上壓力,畢竟同樣的戰功,朝廷給的這麼多,結果王侯卻給不了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