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184章 洛人為何而戰

 從精神上打擊國人的自信,控制國人的思想,讓國人從經濟上依附,不敢升起反抗之心,最終將所有的尊嚴踐踏在地上。

 人沒了思想,就是行屍走肉,那也算是活著嗎?”

 洛澤笑道:“人心中有一把秤。

 洛氏之所以能得人心,難道僅僅是因為千年的恩情嗎?

 你看剛才的那些族人,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是必敗的戰爭嗎?

 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是葬身之地嗎?

 但是你能看出他們的笑容之中有一絲的勉強嗎?

 他們不是那些不識字,隨隨便便就能煽動的農人。

 而是讀過仁義之道,心中有自己信仰的戰士。

 想必在他們心中,這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為公室而戰了。

 他們同樣在為自己而戰。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的學問在國人之中有多風行,想必你是清楚的。

 族人們都在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義之大道啊。”

 孟子雖然在百家諸子聖賢之中,出現的比較晚。但是在洛國之中的影響力卻極大。

 尤其是他的君臣觀和仁義觀,幾乎完全切中了洛人的命脈,受到了極大的推崇。

 “秦王政想要打敗洛國很簡單,但是想要改變洛人的思想,那就需要劇烈的流血了。

 太可惜了,世人定然不知曉洛人心中的大義,只會歸於洛人對洛氏的忠誠和愛戴。”

 ————

 《昭城萬人訴是歷史上第一部體現基層士卒思想的書籍,在國家行將毀滅的前夕,洛國士卒們卻充斥著樂觀的精神。

 他們對素王敬若神明,但真正主導他們思想的卻是先賢的書籍。

 他們有血有肉,言語之中滿是真摯的感情,對於未來有美好的展望,願意為了光明而犧牲,因為他們的主君從不讓他們的血白流。

 在那個時代之中,這麼一群人聚集起來,實在是一種奇蹟。——讀《昭城萬人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