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145章 孟子

 “素王在蠻夷與諸夏之間劃下天塹,又建立分封,令諸侯在各自國中建立宗廟祭祀先祖。

 九百年來,無數諸侯國社稷破滅,但是其中有進入列國為卿大夫者,依舊保留了宗廟的祭祀。

 諸夏的天下重於王朝的社稷,諸國的社稷重於宗廟的遷移,祖先的宗廟重於在位的國君。

 天下社稷不過就是民心的向背,若是天下諸國都能像洛國一樣以王道養民,難道會有不強盛的嗎?

 重視國中的民眾,愛惜他們像愛惜自己的手足,君主如果做不到,就要換一個可以實行王道的君主,對國家來說,民眾是重要的,而君主是不重要的。

 這就是民貴君輕的道理。

 您是洛國太子,想必對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

 當然清楚,這一套就是洛國一直以來所做的,效果的確非常好,洛國在不使用嚴刑峻法的前提下,動員能力依舊極強。

 孟軻的思想從長遠的角度刺破了各國的統治階級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但是正如昔年孔子的遭遇一般,現在列國都想要短期之內就興盛,所以孟子同樣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

 但他的思想之中閃爍著光輝,儒家根據洛國幻想出了一個理想國,孟子則用自己的方式試圖在現實之中實現這個理想國。

 民貴君輕!

 這就是他找到的一條路,這條路自然不是要在洛國之中實行,他是要到其他的國家之中去遊說列國君主。

 洛弘搖搖頭笑道:“昔年孔子周遊列國而不能用,這難道是因為孔子的學問不足嗎?

 是因為列國的君主只想要稱霸,所以不用儒家的學問。

 現在您想要遊說列國君主,難道是認為他們會接受您的學問嗎?

 王道何其艱難,洛國實行數百年才有成效,恐怕他們是等不及了。”

 孟軻颯然笑道:“太子,若是列國君主只想要稱雄一時,那儘可以用嚴刑峻法,殘民虐民之術。

 就如同現在的列國一樣,貴族穿著精美的服飾,食用著山珍海味,但是民眾卻生活在困苦之中,終日勞作卻不得食,還未成年就要踏上戰場。

 兩百年來,諸夏的人口不僅僅沒有多,反而還更加的少了,這難道不是由於法術盛行,戰爭頻繁而導致的嗎?

 可見嚴刑峻法已經是天下的禍害,天下的民眾定然已經非常痛恨它,如果這個時候有大國君主行王道,善待他的子民,難道天下之民的心不會到他那裡去嗎?

 如果魏國願意施行王道,那麼和他相鄰的韓人就一定會奔向魏國之中,嚴刑酷法最厲的秦人恐怕會翻越高高的山嶺,拖家帶口的渡過洶湧的大河到魏國之中。

 難道這樣,魏國還會輸給秦國嗎?”

 孟子的言論就是這樣,總是能夠說服別人,洛弘朗聲笑道:“看來您是要往魏國而去了,還請成婚之後吧,父親會為您贈書的,還有保護您的衛士,以及記錄您言行的洛人。”

 ——

 孟子善言,雄而能辯,二聖之後,儒道明矣。——《史記·孟子荀卿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