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91章 三君薨,一聖隕,仁者無敵

 洛言回憶道:“為父這一生,做太子數十年,所以常年奔波在外,就是這些公族和國人將自家兒郎送入軍中,才做出一番成就。

 瑜兒啊,你是有才能的,昔年你試煉完成之際,曾說過的話,可還記得。”

 洛瑜泣聲道:“記得,永遠仁慈的對待洛國子民,像是愛自己的兒子一樣愛他們。”

 洛言臉上帶著滿意的笑意,不住的說著,“仁者無敵!仁者無敵啊!”

 聽到這些話,孔子的眼中幾乎有淚要落下來。

 洛國就是他心中的理想國,洛國的君主就是他理想中的君主,他心中有無數的思緒翻滾。

 他的目光望向了遙遠的洛邑,突然難以抑制的升起了一個想法,“如果六百年前,武王將王位交給素王時,素王沒有拒絕呢?

 現在的邦週會是什麼樣子?

 還會是現在這樣的人間煉獄嗎?”

 這個想法一出現他就打了一個寒蟬,做了一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學問,卻在生命的最後,懷疑起了這一切。

 “父親!”

 洛瑜一聲悲鳴,無數人嘩啦啦的衝了進來,紛紛悲聲痛哭,孔子抹了抹淚,在史書之上記下了,“冬月酉時,公薨。”

 痛哭之聲,從宮中傳出,僅僅片刻,整座昭城之中全部都是悲慼之聲,隨著代表國君逝去的鐘聲響徹夜空,浩大的頌聖之聲從宮中傳來,十萬人同唱素王安魂,送別一位仁慈的國君。

 一年三君薨,簽訂弭兵之盟的五國之中,屬於姬姜聯盟這一方的已經全部逝去,穎水和議的姬姜四國之中,也只剩下吳侯慶忌。

 孔子一路從雪中走來,他聽著響徹洛國上空的頌聖之聲,熱血又沸騰起來,回到屋中取出自己所著的書,開始修改起來。

 他這一生,少年之時在學宮之中求學,前代洛侯辭認為他是大賢之人,待他很好,恩情很重,太子言與他與友,言必稱仲尼公。

 後來他想要在這世上行王道,卻被拒絕,於是他離開了洛國。

 他帶著無數的學生,拜訪了一個又一個國君,宣揚他的學說,但是一個又一個國君拒絕了他。

 他經歷了雨雪風霜,卻矢志不渝。

 所有的國君都想要立刻就能富國強兵的法門,但是這世上除了掠奪,哪裡有這些的法門呢?

 孔丘是何等智慧高深的聖人啊,他難道真的不懂那些嗎?

 他的學生問他,既然君主想要強國,為何不順從他呢?

 孔丘沉默許久,說道:“強大了君主,卻讓子民成為奴隸,這是不對的。

 穩固了君主的統治,卻讓子民腦袋裡面空空如也,這是要推翻他的。

 讓子民飢餓,不斷地勞作卻只能果腹,這樣君主就能更好的控制,這是獨夫所做的。

 素王的道路是讓國家和子民一起強大,我遵從素王的道。”

 現在回想起來,孔子眼中微微垂淚,“孝公啊,您明白丘是一定會回來的,您明白天下只有洛國才能實現這些,所以您讓丘多多著書。”

 當他回到學宮之時,他的弟子發現他似乎改變了一些,他總是平平靜靜的,倒有些像是昔年的伯陽公。

 但是伯陽公是宛如大海一般的靜,仲尼公則是宛如太陽一般,溫暖如春,問之,則曰:仁者無敵。

 直到他病倒,他的弟子們紛紛回到他的身邊,他依舊用輕微的聲音傳授著那些道理,他的弟子們哭泣著開始整理他的言論。

 直到彌留之際,洛瑜來到這裡,望著眼前這位聖賢,帶著崇敬之意問道:“仲尼公,您在學宮數十年,可有什麼片語之言要留下嗎?”

 孔子笑道:“敬鬼神而遠之,敬素王而親之!吾知伯陽公矣!”

 言罷,溘然長逝,洛瑜愕然,眾人惑之,書之。

 ……

 曾子問曰:何為仁?

 子曰:晉文薨,天子賜諡,公卿扶靈,萬國弔唁,盛之至矣。

 及至襄公薨逝,天下之間,處處頌聖,三千里山河泣血,三百萬生民泣淚,此為仁之至矣!——《論語·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