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70章 孔子

 過了一會兒,他又說道:“伯陽公是聖賢,他的文章,伱們不要隨意自己解讀。

 這些殘缺的觀點之中,有很多都是不同於吾道的,尤其是聖賢之論這一點。

 聖賢之所以是聖賢,不是因為不賢之人的存在,而是因為聖賢的品德達到了一個境界。

 仁義、信義、智慧、禮節,這是人所應該追求的,如果能夠做到,這就是聖賢了。”

 即使是對聖賢的理解,兩人就很是不同,李耳說相對,孔丘說絕對,天下之人誰沒有自己的想法呢?

 這些人聚集在一起,一定會如同針尖對麥芒一樣的劇烈碰撞,這就是洛氏的目的。

 於是孔丘一行人開始轉道向著洛國而去,孔丘信奉君子六藝,他的駕車之術和射術都很強,而且他天生身材高大,孔武有力。

 以他們的戰鬥力,普通的賊匪根本不是對手,所以這些年周遊列國,只要不是碰上列國的正規軍,都很是安全。

 然後在路上的時候,孔丘碰到了從吳國逃出的太子慶忌。

 慶忌駕駛著華貴的車,穿著精美的服飾,但是整個人卻很是落魄,一看就是從國中逃出的貴族。

 這些年貴族逃亡實在是太多,甚至還有臣子被卿大夫趕出國家流亡的。

 慶忌向孔丘報出自己的身份,聽到了他的遭遇,孔丘嘆道:“臣子弒殺國君,在素王之時,難道會有人這樣做嗎?

 小宗代替大宗,這是能夠容忍的行為嗎?

 洛宣公知道這個道理,於是秉持正道,打擊晉國的曲沃,現在卻沒人這樣做了。

 太子到了洛國之中,可以聚集願意追隨您的義士,弒君奪位是不能長久的,想必吳國之中,有很多人盼望著您回去。”

 孔丘談吐不凡,講話有理有據,這讓本就崇尚義氣的慶忌大生好感,兩人頗有相見恨晚之意,很是親切的交談著。

 等到兩人來到昭城,便聯袂去見洛言。

 太子慶忌曾經隨著自己的父親來洛國拜訪過洛辭,所以與洛言還算是熟悉,他想要回國即位,就必須要得到洛言的支持,起碼要同意他在洛國之中招兵買馬,籌備戰車和盔甲。

 孔丘當年在學宮之中受到了洛氏的極大禮遇,畢竟他一個人所做出的成果就比洛氏百年的成果還多,在李耳之前,孔丘是洛言見過最接近聖賢的人。

 所以孔丘想要見到洛言還是非常簡單的,他找洛言主要是為了見到李耳。

 現在李耳雖然是學宮祭酒,但是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著書立說方面。

 之前他讀完了素王著作的經典,現在開始在洛氏的守藏室中讀那些歷代洛侯的實際執政經驗。

 所以大部分人是見不到他的,孔丘要通過洛言見到李耳,他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和李耳交流。

 慶忌的事情很簡單,洛言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請求,作為洛國制衡楚國的重要盟友,吳國是不能出問題的。

 見到孔丘回到洛國之中,洛言滿是驚喜,朗聲笑道:“仲尼公,父親說的沒錯,您果然回來了,這是洛國和天下的幸運,

 日後便留在洛國之中吧,不讓您這樣的賢者有居住的房子、美味的餐食、侍奉的僕人是不對的,不聽從您的道理,不記錄您的言行,是不能教育世人的。

 洛國願意做這些。”

 孔丘行禮道:“丘未曾對洛國立下什麼功勞,怎麼可以受到這麼大的恩惠呢?

 便留在洛國之中,將這些年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吧,或許能夠回報一二了。”

 洛言大喜過望,忙聲道:“仲尼公,您是為了伯陽公而來吧,他在守藏室之中,您二位都是聖賢之人,此番相見,天下之盛事。”

 ……

 子曰:天命昭昭,素王之道也,孰能及之?

 天下為公,明公之道也,求索而行之。

 參乎!

 吾道一以貫之,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歟?

 ——《論語·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