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27章 王畿弊政

 而不是現在姬涅做的這樣,寵幸褒姒,疏遠王后申姜,甚至想要廢后,立褒姒為後,讓褒姒的兒子做太子。

 這是再次公然踐踏邦周制度,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真是不知死活啊!”

 洛成旗幟鮮明的支持王后申姜和太子宜,就是告訴全天下,邦周的宗法制度還在,洛氏還在。

 在邦周所有人心中,歷代洛侯都是宗法、周禮的捍衛者。

 但歷代洛侯自己心裡清楚,宗法與周禮都是維護天子統治的工具。

 如果嫡長子很差想要換一個,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畢竟這麼多年洛氏的先輩深受無能君王的煩擾。

 但不能這麼明目張膽。

 素王當年定下制度的時候,實際上已經留了暗門。

 在制度中舉出了很多種不能繼承的例子,最常見的就是不能有明顯的殘疾。

 他的先祖洛文公當年就是嫡次子,因為嫡長子腿部有殘疾,於是繼承了洛侯之位。

 當年洛文公暗示南申侯換繼承人也是同樣的道理。

 真的不滿意繼承人,哪怕悄悄的做一些事情,沒人會知道是意外還是故意的。

 但是宣王和姬涅都不懂得這個道理,或者說是不在意,不懂宗法制度的重要性。

 一個大張旗鼓的干涉,一個還沒動手就已經宮廷皆知,手段太糙了。

 形勢到了這個階段,王后申姜已經有了警惕。

 洛成是身為素王之後,這個時候必須旗幟鮮明的站在宗法一邊,必須要堅定的維護太子的正統地位。

 況且,王后申姜背後的申國,是鎬京王畿周邊最強大諸侯之一。

 洛成也不喜歡申侯,但是政治人物,從來不以個人的喜好來決定國家的策略。

 姬涅這麼一個基本盤不穩的天子,敢在挑戰宗法的同時,得罪一個軍力強盛、位於臥榻之側的大諸侯。

 洛成只能說一句“好死”。

 “問題比起先祖文公時,嚴重太多了,想要全部解決不現實。

 但慢慢調理還是能緩解一部分,如果能讓邦周不再惡化下去,孤也算盡力了。”

 洛成很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只能做個裱糊匠。

 他的治國能力很強,只要按部就班,邦周的這些問題起碼不會擴大。

 至於以後,就要依靠後人的智慧了。 他繼續翻看著那些繁複的資料,一邊看一邊思索對策,“首先要先把虢石父這個廢物搞下去,這麼關鍵的時期,這種能力平庸的人沒資格待在高位上。”

 鎬京王畿的畿內諸侯實力之強,已經遠遠超過了文公時代,王室的權力被侵奪了很多,甚至有了架空天子的趨勢。”

 當年文公改革大幅度的緩解了這個進程。

 但是一百多年之後,這個問題還是捲土重來,王室在鎬京的經濟基礎已經快要被掏空。

 打壓畿內諸侯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打壓要有限度。

 在沒有決定性力量的時候,不能突破畿內諸侯的底線。

 虢石父沒有把握這個的能力,所以他不是洛成需要團結的貴族。

 當年文公是藉助熊頓之亂,畿內諸侯力量空虛之時,將畿外諸侯的力量引入進來,才有足夠的力量去進行改革。

 現在王畿的政治勢力同樣不平衡,荒王、宣王都看到了這個問題,但是解決的方法錯了。

 王權雖然衰落到這個地步,天子還是比天下任何一個諸侯強,比王畿中的任何一個卿族強大。

 荒、宣二王於是選擇了直接用暴烈的手段打壓貴族,結果導致他們同氣連枝,共同反抗。

 在洛成看來,所有的王都要面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那就是一旦天子將所有人逼到對面,他自己就成了弱勢的一方。

 從邦周建立起,天子的力量雖然是最強的,但沒有諸侯聯軍強。

 這個現實不是分封制導致的,而是由於這個現實,必須實行分封制。

 素王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設計,讓天子成為了一個超然的存在,只要王端坐神位,就能始終保持自己強大的影響力。

 但總有喜歡自己下場廝殺的君主。

 荒王和後期的宣王,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成功的將所有的諸侯公卿都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這是極其愚蠢的行為。

 “姬涅的母族是齊國,妻族是申國,這些都是可以依靠的畿外力量。

 但是還缺了晉國,中原最重要的姬姓大國,不能在王畿之中沒有屬於自己的利益。

 這不利於團結宗親的力量。”

 洛成有些無奈的搖搖頭,所有的君主都想要乾綱獨斷,總覺得依靠別人就要分權。

 有的成功了,握住了更大的權力,有的失敗了,身死國滅的都有,荒王就是一個這樣的典型。

 他不希望藉助畿外諸侯的力量來打擊畿內諸侯,而是要自己動手。

 結果最後被畿內諸侯暗中主導的暴動推下臺。

 宣王前期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暫時的興盛。

 後期想要踢開幫助他奪權的諸侯,於是就敗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