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諸侯

 洛蘇微微笑道:“王太后謬讚了,素王是天人化生,豈是臣所能相比的,這些事不過是拾人牙慧,本分之作罷了。”

 攝政王太后擺擺手道:“洛公莫要謙虛,這件事涉及的貴族極多,其中關係繁雜,本宮知道自己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便全權交給洛公了,攝政會議之印,由你一言而決。”

 列席的另外幾人齊聲道:“臣等聽命行事。”

 如今理論上整個邦周最有權力的人就在這裡,王畿龐大的力量在這股政治力量的面前開始展現。

 諸侯會議的金璽詔書很快就將這件事情在王畿之中公佈,然後讓四方信使,到各個諸侯國中,昭告天下。

 “寡人曾問政太師,太師曰素王曾言,邦周興盛的關鍵就在於任命賢良的人才,制定有益的制度,現在寡人有攝政會議諸侯輔佐,素王后裔洛氏蘇,有先祖之風,胸懷經天緯地之才,是能夠託付天下的大賢。

 素王為邦周定下分封、宗法、禮樂,所以有邦周的興盛,數十年來,分封廢弛、宗法鬆懈,寡人痛心疾首,這是邦周天命衰落的象徵啊。

 素王薨前曾言,禮崩樂壞之日,邦周天命即終,寡人授王命於攝政會議,決心振作邦國,再起封建,佈告天下諸夏,鹹使聞之!”

 在南方冊封了四位侯爵之後,王畿一次性冊封了十二位諸侯,如此大規模的冊封,整個邦周的目光都被吸引了過來。

 嬴姓費氏來,封為費侯,賜予秦川之地百五十里的沃土,由嫡長子前往封國就封,另外賜下錢糧布帛若干。

 姬姓周氏韻,封為西周侯,賜予土地百五十里,封在伊洛之西。

 姜姓申氏酉,封為申侯,封在鎬京之北,同樣賜予土地百五十里。

 為了區分申侯酉與先前冊封的申侯伯,申侯酉稱為西申侯,申侯伯稱為南申侯。

 姬姓張氏紹,封為張侯,封在晉國以西,鎬京以北,賜予土地一百里。

 嬴姓徐氏、江氏,封為伯爵,但特別加恩賜予一百里的土地,允許使用侯爵的樂器與鼎器,但不允許使用侯爵的禮器,同樣封在秦川,與費國守望相助。

 姜姓紀氏,同樣封為伯爵,加恩賜予一百里的土地,只允許使用侯爵的樂器。

 姒姓陳氏,姜姓許氏、謝氏、高氏,姬姓李氏,全部分封為伯爵,按照舊例賜土七十里。

 這十二個封國基本上在鎬京與洛邑之間的關鍵位置上,依山傍水,兵家重地。

 你的家族在歷史上重重的留下了痕跡,你的家族再次加速了歷史的進程,系統會逐漸的加強歷史修正力的存在,你的氣運點增幅速度加快了。】

 “嗯?”

 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動了姬昭。

 ……

 上一次四個侯國的分封完成的很簡單,因為三個王子以及餘修的人事關係都非常簡單,只要帶走親信以及財物就可以。

 但是這一次的十二家,各個都是畿內大貴族,不說他們在政治方面的影響,僅僅是經濟關係就是極其的錯綜複雜。

 姬昭所設立的宗法制度規定,庶子成年就要分家改氏,另立小宗,成為自己這一脈的始祖,不允許再祭祀主家的祖宗。

 嫡子不需要改氏,但是到了第四代就需要改氏,這證明雙方的血緣關係已經很遠,下一代已經不是公室,而只是公族。

 現在的邦周之中,為了加強公室的力量,很多都沒有嚴格執行第二條,但即使這樣,那些庶子所分出的氏依舊是極多的。

 他們中的大多數依靠為主家工作、追隨主家為天子服役而生存。

 以嬴姓三氏為例,費氏、徐氏、江氏,都是族中的大宗,這些貴族沒有生存壓力,相當能生,嫡子不多,但是庶子一堆,依附他們生存的小宗有幾十個。

 同姓不婚,小宗之間因為婚配,經濟之間的聯繫是很複雜的。

 ……

 西周中期曾短暫存在的攝政會議,是中國王制時代第一個具有貴族共和性質的執政機構,在它存在的五年之中,一批思想先進、能力卓絕的奴隸制貴族,推動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改革。

 這個時代的繁盛,證明了由一群經驗豐富的職業官僚掌控國家,是可行的,這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全球通史·西周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