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諸侯

 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諸侯

 還沒等洛蘇將申酉與周韻扶起,就又有幾人朗聲拜倒,請求外鎮。

 洛蘇以及席中眾人轉頭一看,是姬姓張氏、姜姓紀氏、許氏三家的族長。

 洛蘇沒想到效果這麼好,連忙將幾人扶起,口中說道:“諸公的心思,孤已經知曉了,身為素王的子孫,孤心裡自然是願意的。

 只是孤畢竟不是總攝王政事,明日孤會在攝政會議上提出來,讓另外幾位諸侯進行表決。

 這等壯我邦周的大事,問題不大,諸公可以安心。”

 姜姓紀氏的族長本來還準備思考一下,可是剛剛申氏那一段話,直接戳到了他的肺管子。

 申氏不過是百年之前與呂氏有些競爭,紀氏可直接就是從呂氏出來的分支!

 試問哪個分支沒有將主家幹翻的心思呢?

 真實歷史上從嬴姓趙氏分出來的秦氏,殺起趙國王室來,可是一點都不手軟。

 不是每一個主家都像洛氏那種,對分支態度比較好的。

 宗法制度將人生來就分出了高低尊卑,他們這些分支面對高傲的主家,只能說很難受。

 對於紀氏來說,留在王畿之中,永遠都比不過世代與天子聯姻的呂氏。

 紀氏人數眾多,勢力龐大,完全能夠將大量人力物力調往封國的同時,保持在王畿一定的影響力。

 用王畿的一部分權力換一個自由的封國,紀氏認為這算是很划算的買賣,值得一試。

 許氏則是在王畿之中處於失勢的地步,由於家族人才的缺少,歷次官制的微調,一點點將許氏掌控的權力剝奪。

 現在族中嫡系終於出現了一個值得培養的人才,但是許氏的力量已經不足以將他推到上卿的位置上。

 畿內諸侯的位置確實清貴,雖然上限被鎖死,但在世卿世祿的制度下,即便是許氏這種人才匱乏的家族,也能把持權位這麼多年。

 畿外諸侯就不一樣,征討蠻夷不利,是可能身死國滅的,但是他們這些年待在洛邑之中,見到最多的就是東部諸侯。

 在齊國、洛國、宋國、衛國,這幾個大國的強力打擊下,東夷的勢力已經削弱到了極點,現在的東部諸侯國,只要不故意找事,根本就半點危險都沒有。

 許氏耳濡目染之下,加上這些年邦周實力的膨脹,他對周初時期夏君夷民的難度,大概是有了什麼誤解。

 姬姓張氏是這裡面最不同的一個,張氏的族長張紹是個很有政治智慧的人。

 他從齊侯呂白前往鎬京的那一長串頭銜之中,隱約判斷出了洛蘇是要重新振興鎬京,今天宴會之中發生的事情,證實了他的猜測。

 想要振興鎬京,就要徹底打通兩都之間的通道,起碼要達到東部那種程度,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夏夷不分,大片的土地上還生活著無數的戎狄部落。

 在張紹看來,未來的十幾年,洛蘇會逐漸將他們這些畿內的大貴族分封在鎬京與洛邑之間的土地上,就像素王當年營建洛邑王畿一樣,將那片土地當作邦周的核心來經營。

 那邊土地地理位置是比較優越的,北上可以與晉國等姬姓諸侯已經開拓過的土地接壤,南下有無限廣闊的空間。

 史書上記載,素王時期就想要實行這個計劃,結果東部開拓太成功,無數的土地與財富源源不斷的流入洛邑與各個諸侯國之中,吸引了整個邦周的資源,導致沒有多餘的人力物力去進行其餘地方的開拓。

 結果在素王薨後,兩都制的計劃擱置了數十年,直到現在,才由他的直系後裔洛蘇再次發起。

 洛蘇很巧的挑了一個洛邑王畿力量過剩,再不向外轉移矛盾就要爆炸的階段。

 最重要的是,試圖推動計劃的洛蘇,恰好有足夠的威望、足夠的權力以及良好的政治信譽,某種程度上,稱得上是天時地利人和。

 如果洛蘇能夠知道他這一番分析,也要給他點贊。

 雖然洛蘇主要的目的,一是延緩王畿內的土地不由自主的向公卿大貴族流動的趨勢,改善王畿的財政問題,二是緩解大貴族與小貴族之間的土地兼併導致的政治問題。

 但構建真正的兩都制,加強對中西部的力量投射,最終重建鎬京的防禦,乃至於天子西遷,都在他的計劃之中。

 他要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把最難的事情做完,這樣自己的兒子就能接過一個比較平穩的三公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