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科 作品

第44章 萬聖節晚宴上的思索

 但是,賽恩斯也有自知之明,任何道德行為準則都是要求自己的,它們只是人們提倡的,並不具備強制性。

 前世就有某些極端環保分子、極端愛狗人士,其極端行為不但沒有讓他們所倡導的行為被大家接受,反而讓他們在其他人眼中成了瘋子。

 還以浪費糧食的行為做例子,這在某個範圍內屬於道德行為,只能依靠人們自己,你可以倡導或建議,但是不適合過於強硬地去執行某些條款。

 不能因為看到有人在飯館剩菜了,就衝上去把人家罵一頓、打一頓。

 那隻會適得其反。

 某些極端環保分子,甚至呼籲大家拋棄工業文明,重新過回笑傲叢林的“泰山”生活。

 還有極端分子要求所有人應該退出地球,把世界還給動植物們。

 塞恩只能說,既然你認為人類是地球的蛀蟲,應該滅絕了,那麼你自己就應該以身作則的第一個自殺啊。

 其實,這些人真的有這麼熱愛環境嗎?

 或許吧!

 但是,任何群體,人一多,就不可能單純。

 其中或許真的有一心為公的真信徒存在,但是也一定有或者蠢、或者壞的有心人士攪和在裡面。

 又想多了,最近思維老是不自主的發散,看來修心修的還不夠哈。

 得嘞,自己不浪費就好了,其他人,隨他去吧。

 人就是這樣,只會做跟自己有直接相關的事情。

 這些食物是專為自己做的,吃不完就是自己浪費,若是這些食物是面向所有人做的,賽恩斯不能保證自己看到剩菜還會不會有負罪感。

 說起來,其他的時間裡,餐桌上也有食物被剩下,那時候自己好像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果然,當責任沒有主體後,大家都不會負責。

 責任被分攤之後,就沒有責任了。

 喝著餐杯裡的梨汁,他又突然想到了旁觀者效應。

 有人落水了,大喊救命,很多人都在岸上駐足,人們都會想,會有其他人出手,自己不用動。

 結果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所有人都不伸手。

 這時候,若是有其中一個人率先伸出了援手,就會有很大幾率帶動其他人一起救援。

 這其實是因為岸上的人太多,分薄了責任。

 若是岸上,只有一個人,水裡一喊救命,他反倒有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出手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