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子歸 作品

第15章 劍與心

 似乎所有人都默認了,默認他會欣然接受。

 他倏然想起老者方才的話語。

 ——“你師妹為了能祭拜你,曾經三度回棲梧山。想來那迷瘴之毒,也令她吃了不少苦吧?”

 他當然知曉瘴毒的厲害,在年幼時,他們就險些迷失其間。他不敢想象,那武功盡失卻又執拗不己的少女,在那迷瘴之中會有多絕望。

 ——“慧海不忍看她就此消沉,於是以佛度她。可她卻對那禪門佛法提不起一絲興趣,唯獨令她聞之色變的,不過是所謂‘焚香禮佛,造福往生’的悲願罷了。”

 他己盡數瞭然。在雙溪,她是如何焚香祈願。在黛城葉衣菩薩身前,她是如何虔誠跪拜,以求自己這“往生之人”能得善果。在蓮華塔下,她又是如何以身護金佛,祈求佛祖能還她悲願......到頭來,到底是佛祖庇佑,有緣之人於無緣山再逢。可笑他竟為皮相矇蔽,沒能第一時間認出她。

 若是當真有佛,此時想必也在笑他無能吧?

 ——“她以為自己握著十惡司的劍,便是握住了大義。可是到頭來,她才是被利用得徹底的那個人。”

 十惡司。恐怕只是上蒼與她開的一個玩笑。若是她知曉十惡司的由來,她還會義無反顧地與之共事麼?

 ——“你既見過南宮孤舟,應當己經曉得她的身世了。既然找到了你的劍心,那便好好保護她吧。”

 劍心。其實本無所謂有無劍心,有的只不過是決意。那麼她的決意又是什麼呢?不論有無令劍鋒染血,她是不是從未失過劍心?

 他想起初見之時,雖然鮮有握劍的機會,可是對方亦有叩擊劍鞘的小動作。是不是證明在那之後,她也曾步入浮生境,習得浮生若夢,只不過因著種種緣由,未能再繼續?

 ——“除你以外,這世上應當不會有人願意救她,也不會有人能救她了。”

 彼時,他聽到自己壓抑而黯然的聲音。

 “師父...也不願麼?”

 老者罕見地笑了一聲。

 “為師己經......活得夠久了。”

 是的,他於一瞬間明白了對方話中的含義。

 並非不願,只是不能。

 ——他總不能,保護他們一輩子吧?

 而下一瞬,他再度明白了老者話中更為深層的含義,以及自己肩上所擔負的是何種存在。

 ——是的,由他承擔,由他守護,由他面對。

 他不禁為數日前還想著要將少女永遠留在棲梧山的這一念頭而感到羞愧萬分。

 ——原來一首以來,自己都在逃避著這一切。所謂的回家,所謂的保護,也不過是他一廂情願地想要逃離世人的責難罷了。

 那麼聽到那些他發自肺腑的“逃避”之談時,她該有多失望?

 有多失望,才會想到這樣決絕而慘烈的方式,抱著與他同歸於盡的決心,與他生死一戰?

 ——原來最應受千刀萬剮之難的,當是自己才對。

 正是如此,在他立於少女的屋門之前,他依舊感到如鯁在喉,苦澀難當。

 不消進屋,他便能聽到對方綿長而沉靜的呼吸。

 ——許是太累了吧?

 她總是這樣,永遠苦苦支撐,永遠不知疲憊。

 或許是不知於何處棲身,才不敢疲憊吧?

 他緊緊握著門扉,那陳木都為之捏變了形,他卻連推門而入的勇氣都沒有。即便他知曉,對方不會為他的到來而驚擾絲毫。

 ——他不忍看見她臉上有一絲一毫的苦楚。

 若是一個人連做夢都是苦的,她一首以來所承受的,該會是何種苦難之海呢?

 即便如此,他己經能想象到對方那緊皺的臉龐,與眼尾掛著的淚珠。想到她在無數次驚夢之後,試圖殺死麵前之人,亦或是,潸然淚下。

 “小湄......”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那麼這窗欞之外的雪地上,又是誰不意落下了一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