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當庭爭辯

 “你為國子監學生,豈不知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致使國庫凋敝,百姓民不聊生?”

 “危言聳聽!”張科不甘示弱,同樣站起身子反駁道:“國庫雖無銀,但終有輕重緩急。”

 “況且我大明正值國戰,大人豈不知一旦南北貫穿之道路修成。僅往北面運送糧草這一套,便可節省許多費用。”

 “大運河雖是隋朝滅國之因,然隋煬帝暴虐更是亡國之相!”

 “如今我大明土稅改革大力推行,商稅、關稅穩步進行,國庫只會愈發充足。”

 “只要熬過這些時日,國庫中的錢財定會多的數不勝數!”

 “到那時,大人只會後悔修建道路太過晚了!”

 “書生之見,書生之見!”

 面對張科的詰問。

 鐵鉉豈能不知大明只會越來越好,他又怎會不知,國庫的錢糧定會越積越多。

 可張科所言熬過些困難時日。

 說到底,到時候苦的還是百姓。

 “試問!”鐵鉉眉頭緊皺,目光灼灼,語氣咄咄道:“若修建南北大道期間,大明某一地方受災,需朝廷救濟又該如何?”

 “倘若明年戰事失利,仍需加派糧餉又該如何?”

 “亦或是呂宋、安南諸國暗藏禍心,趁我大朝陳兵北境,興兵來犯,又該如何?”

 “賑濟災民所需的糧餉,支應國戰所需的開銷,若國庫沒足支應,豈不是又要苦一苦百姓?”

 “到那時,雖說是我大明全境上下,萬眾一心以抗貧困。”

 “然爾等膏粱子弟,還有京中高官安會忍飢挨餓?”

 “最後苦的,還不是我大明的百姓!”

 “瞻前顧後,若人盡如此,大明何以進取!”張科面色漲紅,不甘示弱回道:“哪朝哪代不曾有國庫欠缺,國朝困苦之時。”

 “可哪朝哪代能如眼下大明一名,君、臣、百姓萬眾一心,國庫豐盈指日可待?”

 “大人所言最後受苦的只是百姓,此更為誅心之論。”

 “陛下勤儉,太子清廉,天家不喜豪奢。敢問事到臨頭,官員、豪紳,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縱情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