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國民凝聚力

 只不過.....

 自己這個太子還沒有胡鬧到為了一己之私,便提出國戰二字。

 “爹,您應該清楚。”

 “兒子此時提出國戰,乃是想看看我大明民心如何?”

 “鳳陽案過後,兒子命御史嚴查地方,地方官員的貪汙亂象有所改觀。”

 “胡逆一案,朝中、地方的不法官員也殺了個七七八八。”

 “再加上您設壇講學,士子之心抓的牢牢的。”

 “所以此時大興國戰,是為了橫掃四夷不假。”

 “兒子也是想檢驗一下。”

 “看看勳貴案、鳳陽案、胡逆案過後,民心提升了多少,我大明的國力又增加了幾何。”

 若不是提出國戰,只是朝廷下令,征討北元。

 那終究只是朝廷的事,也終究只有文臣武將能夠參與。

 士林百姓中,哪怕有人心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大志。

 可不在軍籍,不事朝堂,終究不能參與進來。

 可國戰卻是不同。

 提出國戰,有志之人可不顧籍貫,報名投軍。

 普通百姓可捐糧、運糧,士子可發表言論鞏固人心,世家也可出錢勞軍。

 這樣一來,不僅朝中的文臣武將愈發重視。

 百姓、士子,還有詹同那些世家都能一併參與進來。

 畢竟以國為戰。

 一旦戰敗,雖不至於國土淪喪,可國家尊嚴必然受損。

 朱標就是要設立一個全民目標。

 讓大明境內的所有人都參與進來,從而進一步提升大明的凝聚力。

 朱標很清楚。

 對中原大地這些可愛的人來說,越是艱難的時節,大家越是能團結一心。

 越是富足,大家越.......不提也罷。

 至於眼下大明的境地,當真到了不得不提出國戰,才能應對四夷?

 當然也是沒有。

 相反。

 如今大明軍武正盛,不說此戰必勝,但也有八成的勝算。

 “標兒,宋濂那些文臣....”

 “父皇放心,此時文臣越是不安,三日後的晚宴落罷,他們越是能勠力同心。”

 見朱標神情淡然,似胸有成竹一般。

 老朱

便也不再多說什麼。

 至於國戰落敗,危及國朝威嚴.....

 這種情況老朱也不是沒有想過。

 只不過,那又如何?

 眼下大明國力正盛,經得起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