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明 作品

第1569章 巷戰(中)


                 正值晌午,烈陽如血。

  在頭頂陽光的照射下,身著紅色鴛鴦戰袍的大明官兵們如波濤洶湧的紅色巨浪,徑自湧入了汙濁不堪的長崎城中。

  整齊劃一的戰鼓聲,沉悶的腳步聲,堅毅的呼喝聲連同不時響起的箭矢聲於城池中次第響起,空氣中的血腥味濃郁到了極點。

  儘管不知曉德川秀忠於城中集結了多少兵力,但以剛剛的形勢來看,作為日本實際統治者的德川秀忠早已做好了準備,對於今日之戰早有預料,並非毫不知情。

  對此,親自領兵上陣廝殺的黃得功倒也沒有太大反應,畢竟他們在上虞城外全殲了"倭寇"的消息在大明已是人盡皆知,難保會有些吃裡扒外的"漢奸"為了些許利益,鋌而走險的向日本透露消息。

  其中最大的可能,便是至今杳無音訊,躲在紅夷人身後的"鄭芝龍"。

  "眾將士,凡負隅頑抗者,格殺勿論。"在親手彎弓射箭,將一名躲在暗處的弓箭手射殺之後,臉頰處隱隱有些血汙的黃得功便是不假思索的說道。

  昨夜他們兵臨長崎城外的時候,也曾在"軍議"上討論過待到破城之後,如何安置城中的百姓,是否考慮"屠城"。

  儘管此舉有傷天和,但卻是將長崎城徹底納入大明版圖中,最為快捷的手段之一。

  但經過一番討論之後,作為"總督"的袁可立還是否決了這個聽上去有些駭人聽聞的建議,並禁止在破城之後,繼續炮轟長崎。

  天子發動此次"東征"是為了開疆擴土,掠奪日本國內的資源,將其運抵至國內,而不是效仿昔日的"成吉思汗",單純的為了殺虜而殺虜,否則大明國內延綿百年不絕的"瑤人起義"便是最好的證明。

  "遵令!"

  聽聞黃得功下令,一眾嚴陣以待的官兵們便趕忙高聲回應,但一雙警惕的眸子仍時放在遠處空無一人的街道上。

  儘管這長崎是日本對外的門戶,建築風格也或多或少受到周邊國家的影響,但仍與大明尋常城鎮的佈局相差甚遠。

  前後不過半炷香的功夫,便先後發生多次,數十名日本武士從好似"民宅"的房屋中殺出,令沿途路過的官兵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