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明 作品

第1544章 不徵之國?(中)


                 許是沒有料到兵部尚書王在晉的言辭如此犀利,面色漲紅的畢自嚴一時間竟是為之語塞。

  但待其反應過來之後,卻是憤怒的揮舞著雙臂,重若雷霆的咆哮也是隨之而來:"糊塗!"

  "我大明窮兵黷武多年,財政已是岌岌可危。"

  "值此動盪之際,豈可意氣用事?"

  胸口劇烈起伏的畢自嚴全然不復昔日"老好人"的形象,臉上的肌肉因為激動而在不斷抽動,顯得很是氣急。

  有些話,他不能跟天子說,但還不能跟你王本兵說了?

  縱觀天子繼位這幾年,大明幾乎就像是一艘高速運轉的戰爭機器,沒有半點停歇的時候,但就算是不知疲倦的戰爭機器,也要考慮到磨損,老化等問題。

  雖然朝廷官兵在解決"內憂外患"的時候近乎於百戰百勝,但朝廷也為此付出了上千萬兩白銀。

  這也就是天子通過改革農政,整飭商稅並大力發展海商等方式,為朝廷籌措了大量稅收,不然大明這艘高速運轉的戰爭機器早就在轟鳴聲中報廢。

  "兩位,稍安勿躁.."

  見兵部尚書王在晉作勢便要起身反駁,一向少言寡語的次輔劉鴻訓卻是緩緩起身,輕輕擺手,充當起了和事佬。

  待到二人情緒有所緩和之後,方才若有所思的說道:"我曾聽聞,那鄭芝龍在福建任職的時候,便與日本當地的華僑多有來往,不知可有此事?"言罷,劉鴻訓便是輕輕看向身旁的孫承宗。

  見眾臣的目光望來,一直作壁上觀的孫承宗不由得輕輕頷首,眉頭也是為之皺到了一起。

  早在天子有意"招降"那李旦的時候,他便曾就此麾下死忠多是些窮兇極惡之輩提出異議,其中矛盾最為突出的便是這鄭芝龍。

  與絕大多數後續加入李旦麾下船隊的水手船伕所不同,鄭芝龍自幼便隨其舅父到了澳門,並在海外長大,對於大明並沒有太多的認同及歸屬感。

  此次官至福建副總兵的鄭芝龍趁夜色襲殺城中守衛,並裹挾船隊出逃便是最好的證明。

  自太祖建國以來,朝廷還從未發生過一鎮總兵公開叛逃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