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明 作品

第1338章 英烈祠(下)


                 "吾皇聖明.."

  不知過了多久,兵部尚書孫承宗的長嘆聲於閣中悠悠響起,神色複雜無比。

  如若不是親眼所見,他斷然不會相信,在大明兩百餘年的國祚中,朝廷竟是從未大規模為陣亡士卒修建過"忠烈祠"。

  作為主管天下兵馬大權的兵部尚書,孫承宗覺得自己有些失責,有些對不起那些默默戰死在戰場的大明兒郎。

  "若是二位覺得沒有不妥之處,我等便攜手進宮面聖吧,宮中王公公已是派人來催了數次.."

  見得兵部尚書一臉激動之色,徐光啟原本有些緊繃的心絃終是徹底放鬆下來。

  大明雖然也曾為有功將士修建過"忠烈祠",但多以祠堂的形式存在,一般也都是由地方官府出資,自行營造。

  但依著天子的意思是,在遼東薩爾滸,赫圖阿拉,陝北榆林這等戰場故地,修建八角廳,將陣亡將士的名諱盡皆記載。

  自建州女真於赫圖阿拉崛起之後,大明在遼東陣亡的將士不計其數,即便是粗略估計,也得有二三十萬。

  如此浩大的工程,莫說歷史上從未有過任何先例,縱然是有些先例,對於新晉的禮部尚書徐光啟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故而在過去的幾天中,他除卻翻閱典籍,尋找歷朝歷代關於"忠烈祠"的記載之外便是與兵部尚書孫承宗核查兵冊。

  現如今,總算是有了些許成果。

  "如此甚好,進宮面聖.."

  聞言,孫承宗便是不假思索的說道,不待身旁的老搭檔有所反應,便是急匆匆的朝著外間走去。

  "景會兄?"望著仍是遲遲沒有起身的戶部尚書,徐光啟心中不由得咯噔一聲,略微遲疑的輕語道。

  同為朱由校倚重的心腹之一,他雖然不似孫承宗,畢自嚴等人於朝野上存在感那麼強,但也知曉如今大明所面臨的種種困局。

  主持修建忠烈祠所面臨最大的困難,既不是"無先例可尋";也不是核查陣亡將士的名冊,而是銀錢。

  若是沒有足夠的銀兩,縱然他將一切章程議好,兵部將陣亡將士名單編排成冊,工部將營建"英烈祠"所需銀兩核查出來,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