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明 作品

第830章 各方心思(下)


                 甘肅蘭州,肅王府。

  洪武二十四年,太祖第十四子朱楧改封肅王,於洪武二十八年就藩甘州,位列九大塞王之一。

  建文元年,迫於國內壓力,朱楧自請內附,改為就藩蘭州,並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在蘭州修建王府,自此趕至了肅王一脈在蘭州的傳承。

  但與內地諸多藩王不同,曾經位列九大塞王之一的肅王非但沒有"富甲一方",反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愈發落寞。

  雖然享有宗室親王之名,但卻無親王之實,吃穿用度甚至不如內地一些富庶的郡王,這一切的原因都要追溯到兩百餘年的那場"靖難"。

  歷時四年,成祖朱棣"靖難"成功,登上皇位,出於寬慰人心的目的,即刻恢復了曾被朱允炆貶斥的幾位親王。

  但本就是憑藉"造反"登上皇位的朱棣對於其他手握重兵的弟弟們自然是多加忌憚,故而不過是消停了兩年,便開始了自己"削藩"的腳步。

  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第一個被朱棣打擊的不是曾許諾"平分天下"的寧王朱權,反而是一直老實本分的"肅王"朱楧。

  朱棣不但著手削去了肅王府的軍權,更是對肅王府的諸多待遇加以干涉,包括但不侷限於歲祿,依仗等方面。

  待到明仁宗,明宣宗繼位之後,出於籠絡人心的目的,對於曾被朱棣打壓的諸多宗室均是多加寬慰,但獨獨忽略了偏安一隅的肅王府。

  至此,肅王府也成為了大明最"貧瘠"的親王府。

  ...

  ...

  "王爺,南邊有信至。"

  迎著有些刺眼的陽光,一名皮膚有些黝黑的王府屬官手中拿著一封褶皺的信件,神色匆匆的闖進了已然有些破敗的肅王府。

  聽得此話,正在書房中百無聊賴的翻閱著書籍的肅王朱識鋐狐疑的放下了手中的《皇明祖訓》,一臉費解的望著窗外。

  南邊?好陌生的詞彙。

  蘭州府因為有自己駐紮的緣故,已然能算作西北大地之中有數的大城市,但即便是這樣,除了那些販馬為生的商人們,蘭州府也是含有新鮮血液注入。

  即便是真的有南方來的商人,他們也大多前往西安府亦或者三邊總督的駐地固原鎮,何苦來自己這蘭州府吹沙子。

  更何況,朱識鋐自幼生長在西北大地,他跟南方可沒有半點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