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葫 作品

第398章 秦箏論認知差距

 而令他感覺到心塞的是,他就是秦箏眼中的那隻猴子。 

 “你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人類與猴子。彼此的物種屬性不同,差距自然是一目瞭然。但在現實世界裡,是人與人之間的較量,大家都是同類,誰強誰弱?這個事不發展到最後一刻,不好講,不能過早地下定論。” 

 潘文青無法接受秦箏的隱性評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就算泡的是西湖龍井,現在喝到嘴裡也沒什麼滋味。 

 秦箏想笑。 

 什麼是弱者?這就是典型的弱者! 

 不敢承認自己就是那隻反覆橫跳的猴子,經受種種失敗之後仍幻想著自己是個強者,說白了就是變相的自我麻醉。 

 拒不承認別人比自己優秀,這不是弱者行為是什麼行為? 

 秦箏按著想笑的衝動: 

 “潘市長,吳王之所以能秒殺猴子,是因為吳王懂得合理地利用手中的權力與工具,而猴子不懂這些。” 

 “人與人之間的實力差距也是如此,其本質是源自於認知上的差距。” 

 “同樣一把菜刀,在低認知者的眼中,它只是一把刀,用來砍瓜切菜,生鏽或者是殘缺後就當廢鐵賣掉。” 

 “而在高認知者的眼中,刀是什麼?” 

 “刀的本質是金屬,是金屬就具有無限可塑性。我需要箭時,我可以把它鍛造成箭。我需要長櫻槍時,我也可以把它鍛造成長櫻槍。” 

 “有必要的話,我甚至可以加入其它元素,它把轉化為更為堅硬的鋼材。” 

 “世間的一切事物,時刻都在變化著。” 

 “而猴子,它們只會被動地接受事物的變化,吳王則懂主動掌控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吳王如果要殺猴子,純粹就是降維打擊。” 

 像這樣的話,若是擱在平時,秦箏斷然不會輕易地跟人講。 

 顛覆一個人的認知與三觀,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對方未必會領情。 

 若遇到愚昧的人,對方甚至可能會發出愚昧的嘲笑聲。 

 但今天,她必須講。 

 當她看到潘文青再次陷入沉思狀態時,她基本上可以確定一點,潘文青接下來必然要做出選擇。 

 與猴子為伍還是與吳王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