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葫 作品

第385章 慈善界的義與利

 “楊檢,做善事,還真的不能不圖回報。”南宮文靜笑言。

 楊頌聲濃眉微蹙:“這話怎麼講?”

 “您先喝杯酒、緩緩氣。慈善這種事若是展開來講,需要從根上講起。待會我若是有什麼說得不對的地方,您多擔待。”

 南宮文靜大大方方地給楊頌聲斟上一杯酒,隨後給自己也滿上了大半杯。

 舉杯陪飲。

 隨後才慢慢道來:

 “做慈善該不該獲利,說穿了,其實就是義利之爭。”

 “我們先說個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有不少魯國人,被拐賣到其它國家做奴隸,這事不僅傷了民心,也搞得魯國很沒面子。”

 “後來魯國就公告全國,以後你們出國旅遊時,如果看到有本國公民在外國做奴隸,請你把他贖回來。”

 “所有開銷,國家給你報銷。”

 “有個叫子貢的人,大家都知道,他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子貢贖了一個奴隸回國,但他沒有去找國家報銷。”

 “別人問子貢為什麼不報銷,子貢端的是大義凜然,說我把人贖回來是為了做好事,不是為了拿好處。”

 “孔子知道這事之後,氣得暴跳如雷,把子貢批得體無完膚。”

 說到這,南宮文靜記得意停頓了片刻。

 似乎想看楊頌聲的反應。

 楊頌聲只是笑了笑:“你繼續,說說孔子罵子貢的理由,我對這個故事特感興趣。”

 南宮文靜意味深長地笑說:

 “你子貢有錢,你清高,你做好事不留名,你是留下了千古美名。”

 “可你讓其他人怎麼辦?”

 “假如我的經濟條件本來就不富裕,自己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以後我在國外碰到一個奴隸,我是贖他還是不贖他?”

 “我若贖了那個奴隸,那我就要面臨報不報銷的問題。”

 “我若是回去找國家報銷,那別人就會拿我跟子貢作比較,說我貪財,說我的人品不如那個子貢。”

 “我若是不報銷,那我就得自己承擔這筆損失,我的日子怎麼過?”

 “如此一來,以後大家只能假裝什麼也沒看見,不贖人。好端端的一個國家政策,就這樣被子貢這種‘聖母婊’搞成了一個擺設。”

 聽到這裡,楊頌聲只感覺頭皮發麻,如芒在背!

 他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敏感,總感覺南宮文靜這聲“聖母婊”不僅僅是在罵子貢,連帶著把他楊頌聲也罵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