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葫 作品

第350章 老潘心灰意冷

 呂州有句民謠:紅房子,瑪瑙窩,豐衣足食子孫多。

 說的就是紅石榴。

 地地道道的呂州人,曾把舊時代的豪門大戶比作是石榴窩,深刻地反映了權貴階級奢靡無度的生活。

 袁剛掂一掂重量就知道,潘文青送的這袋石榴不簡單。

 裡面的石榴籽肯定是挖掉了,裝的應該是貨真價實的金豆子,否則這袋石榴不可能會這麼重。

 “我這正準備出去跑步。”

 袁剛含蓄地下起了逐客令。

 潘文青雖然尷尬無比,卻也慶幸,慶幸袁剛拒收石榴之後,仍給自己留了幾分面子,沒有當場揭穿自己的違紀行為。

 “老袁,現在呂州正是用人的時候。”潘文青硬著頭皮解釋:“如果不是為了把呂州這副重擔挑起來,我也不至於病急亂投醫。”

 “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這事,現在真不是我說了算。”袁剛的笑容中多了幾分遺憾之色。

 潘文青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我這個副市長已經幹了七八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上面一直把我當透明。市裡幾個常委,李玉堅和嚴峰,都表示願意支持我。如果你站出來牽頭舉薦,省裡也得考慮考慮我們市裡的意見吧?”

 “理論上來講,省裡確實應該考慮我們市裡的意見,但那只是理論。”

 面對抑鬱不得志的潘文青,袁剛都不忍打擊他。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說這種話就是糊塗!當這是選村幹部?如果僅憑苦勞就可以打破正廳級的壁壘,那功勞還有存在的意義?

 省裡把眼睛擦得雪亮,誰在幹活誰在混日子,都看得明明白白。

 論反腐除惡。

 你潘文青也曾有建功立業的機會。

 但你沒有抓住。

 你連個湯曉茹都看不住,結果被肖元山擺了一道,弄丟了公安權力,差點連這個副市長的職務都保不住。

 說到搞產業促發展,你潘文青更是表現平平。

 呂州市的食品工業園,是陳長安一手打造出來的,呂州市的文旅發展方針與政商合作模式,也是陳長安一手製定的。

 陳長安一直在幹著一把手的活,你怎麼跟他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