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葫 作品

第177章 三重批判

 陳長安其實並不想證明王勇是一個弱智。

 因為人性是複雜的,如果人這一生都是一塊八面玲瓏鏡,那陳長安在生活中所接觸過的那個王勇,則只是八面鏡的其中一個面。

 僅通過一個面去評價一個人是不是弱智,這不僅是草率,而是無知。

 也就是說,從試圖證明王勇是個弱智的那一刻開始,陳長安已經有涉嫌無知的嫌疑。

 而陳長安之所以比王勇強,根源也在這裡。

 陳長安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無知”的事,相比不知道自己處於“無知”狀態的王勇來講,陳長安就像打開了上帝之眼的主宰者。

 不管王勇怎麼反駁,有備無患的陳長安都可以輕鬆應對。

 生產隊的驢,是社會上一切被奴役者的縮影,它不僅影射了王勇,也包括陳長安自身在內。

 擺在陳長安面前的誘餌,就是權力兩個字。

 為了獲取可以主宰自身命運的權力,陳長安也是像驢一樣每天都在拉磨,被無形的“主人”牽著鼻子走。

 陳長安等著王勇的反駁與諷刺。

 令陳長安感到遺憾的是,王勇看問題的深度似乎達不到這個層次,欠缺解構本質的智慧,他叼著煙悶悶地吸了幾口,始終處於無力反駁的窘境。

 這也令陳長安確信了一點,王勇確實是個認知膚淺的人。

 送他弱智兩個字。

 並未冤枉他。

 面對腦子不清晰的王勇,陳長安做出了總結性的概述:

 “昨天和今天,我針對你,主要批判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反駁馬屁真理。

 “馬屁真理是一種沒邏輯的垃圾觀念,拍馬屁、走後門、擁抱權貴的大腿,並不是走向成功的關鍵因素。”

 “這頂多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今天你承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是價值交換,這其實也是在否定馬屁真理,人家提拔你,前提就是你得有價值。”

 “第二件事:證明你是個弱智。”

 “其實就是強調真正能改變你命運的因素,並不在於你讀了多少本書,而在於你的認知,在於你怎麼去看這個世界。”

 “一座山,有人看到的是樹木,想著伐木謀生;有人看到的是棲息在草木中的野生動物,想著打獵謀生;有人看到的是地下礦脈,想著採礦謀生。”

 “還有一種人。”

 “他們望著那山,看到的是太息之荒涼、人性之野蠻,想著我與山上那些被動的樹木、動物、礦脈有什麼不同?該怎麼擺脫被收割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