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天下大勢!

 趙忠卿退而求其次道。

 本來他打算先南後北的,畢竟南方是富庶之地,且北方現如今盤踞的滿清乃是苟延殘喘,不值一提,根本產生不了任何威脅。

 “北方……”

 和珅吁了口氣,抹了抹額頭。

 這三個月時間。

 不光白蓮教的那王三槐,江浙的範光變化天翻地覆,關外三省的清朝更是發生了質的蛻變。

 “怎麼說?”

 趙忠卿目光聚在了和珅身上。

 自三個月前從灤州一幕

,他親眼所見灤州的荒蕪破亂之後,便一心下定決心給自己所統轄的區域內百姓一個太平安穩的生活。

 於是乎,頒佈法令,選拔賢才,派往灤州等京城周邊城池進行官職擔任。

 接著又是進行大量基建建設,把京城和周邊受到波及的城市房屋恢復道原來的樣子。

 這一來一去,就是三個月時間。

 沒想到三個月時間,整個世界便是這般大的變化。

 和珅:“清廷的道光皇帝,目前看,沒什麼帝王之才,但自身品德導致極好,尤其是勤儉節約的可怕,衣服聽說都打折補丁,一頓僅三菜。

 整個關外的治理,名義上是道 光,但實際上確實由劉墉紀曉嵐二位老儒控制。”

 “關外的滿清貴族坐視不管?甘心被這兩個老傢伙壓著?”

 “管……?一個個都盼著重新入駐中原,巴不得劉紀二人趕快把國家治理好,重新帶著他們回來這溫柔鄉呢。”

 說到這裡。

 和珅便顯出很沉重的愁緒來。

 好像這關外的清朝,遠比盤踞南方的王三槐,範光要威脅更大。

 “紀曉嵐你也知道的,讀書人,很重視讀書,承諾只要過去,便住進那閒人堂,管吃管住。

 所以現在很多中原落魄的讀書人,都喜歡往哪跑。

 至於劉墉,想打造一個沒有貪腐國度的夢想,也在實施中,道光皇帝也遵循乾隆遺願,大力支持這兩個老傢伙。不久的將來,很可能再度崛起啊……”

 如今是1896年,歷史上的劉墉紀曉嵐二人都活的挺長時間。

 劉墉是在1804年死去。

 紀曉嵐是在1805年死去。

 巧合的的是,這倆人出生時間相近,死亡時間也是相近。

 也就是說還有快十年時間,這兩個老傢伙才有可能死……滿清確實有可能再度崛起,不得不防。

 張大炮見和珅太過憂慮,直言道:“和大人,給我把坦克群的後勤保障好,燃油加的足足的,我帶著坦克群直接開過去!殺他個片甲不留!七進七出!”

 還沒等和珅回答,張大炮腦袋當即感覺到一個強有力的腦瓜崩。

 是趙忠卿打的。

 “莽夫,關外乃是苦寒之地,一望無際平原,坦克一來燃油會有結凍風險,而來,對方也是主騎兵,來去如風,你坦克到了,對方騎馬就跑,你只有跟在後面吃馬匹的份。”

 “那大人你就再給坦克的發動機升級一下 ,讓坦克更快些唄……”張大炮摸摸後腦勺,糯糯道。

 “升你個大棒槌!”趙忠卿面色一凝,如今的各項工藝都極其不成熟,雖然製造出來了燃油發動機,可比起一戰二戰的坦克發動機,都還要遜色好多。

 但這已經是這個時代所能打造坦克的極限了,再升級斷然不可能。

 和珅:“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咱們……怎麼辦?”

 趙忠卿擦了擦眼淚,大家創業初期,實在是太努力了,不由得感動到。

 如果能一直這樣保持愛民為民之心,而不是如今受天下大勢所迫,必須愛民為民就好了。

 “既然三方實力都在呈生機勃發之態,那咱們就只能囤槍囤炮囤兵,等著對方內部出現亂子的時候,趁虛而入了。”

 歷史證明,堅固的城牆往往是從內部破開的。

 王三槐粗人一個,江浙范家更是唯利是圖的鄉紳財主,時間一長,這倆傢伙一定裝不了太久,臉上虛偽的面具脫落,定然會走向壓榨百姓的道路……

 屆時,便是舉兵討伐之日。

 屆時的討伐,必將是事半功倍。

 不急。

 自己這一片地方都還沒照顧好呢。

 經過戰亂,百廢待興。

 京城雖然得到了修繕,但百姓的生活條件並沒有從基本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