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第一衰 作品

第166章 命即逝,催淚崩,江山亡,未如何?

 一定……一定還有機會的。

 萬歲爺絕對不能死……

 見無人應答。

 老太監摸索摸索了全身上下。

 唯一值缺的就是腰間的玉佩。

 這是父母當初留下來的。

 塞入襁褓中的物件。

 雖然不算值錢,但好歹也算是個玉。

 帶了一輩子了,找了一輩子父母了,自己活了這把年紀,還沒找到父母下落。

 見到老太監拿出腰間玉佩來,人堆裡 才有人開口。

 “郎中沒有,前面那破廟倒是有個道士,給你點神符水,也能治病……”

 說著,如同野狗一般,人群中快速躥出,一躍而起,奪走李玉手中玉佩。

 太監李玉顫顫巍巍,踉蹌的繼續所指的破廟位置走去。

 嘴中嘟囔著。

 “道士也行……道士也行……也只有神仙能救萬歲爺了……”

 ……

 破府衙裡,久久思索的乾隆打了個寒顫,這才回過神來。

 身體冰冷的可怕,不光四肢沒了感覺,雙腿也在漸漸失去感覺中。

 愣神之際。

 還不知道李玉已經離開。

 左右看看,辛得劉墉提醒,方才知道李玉出去找治傷寒得郎中去了。

 “這個李玉,盡喜歡做些無用功,這灤州,哪裡能找到郎中。”

 “唉……”

 嘆息完的乾隆想要挪動腳步,才發覺用盡了所有力氣,似乎才能勉強挪出一小步來。

 “!”

 在這一剎,他感覺到了身體得異樣。

 嘴角抽抽,雙眸本更加黯淡了。

 老天爺要收自己……沒跑了……

 面色驚恐的乾隆極力掩飾面龐對死亡的恐懼。

 他繼續反覆嘗試邁出步子。

 但再挪動一步,似乎都難如登天。

 緩和半晌兒,他決定不再掙扎,朝著烤著篝火的紀曉嵐與劉墉二人掃過去。

 老臉上的褶子折了折,堆疊在一起,嘴唇微張,他害怕,害怕等會連話都說不了,有些事,得儘快安排了。

 “曉嵐,當初宮破之日,朕的眾皇子皇孫都離京了吧。”

 地上草蓆躺著的紀曉嵐抬頭回道:“萬歲爺這您放心,皇子皇孫都由專門侍衛護送至了關外老家。他們都在關外 等著您老人家呢。”

 劉墉也搭話鼓勵到乾隆道:“萬歲爺,大清的根基還在,您的皇子皇孫們,都盼著您呢。”

 此刻的乾隆,心中已經有了繼承人的想法,且人選已經在心中默認了。

 他笑了笑,故作鎮定,努力不讓二位忠心的臣子看出自己身體的不適。

 “朕會回去的,朕一定會回去的。”

 “對了,曉嵐,劉墉,你們覺得永琰的子嗣中,誰最適合做未來的皇帝人選?”

 如今皇帝年邁,嘉慶皇帝命逝,早立後繼之君,自然是百利無一害的。

 只是沒想到萬歲爺會徵集他們二人的意見。

 畢竟對於繼位之事,清朝的歷代皇帝都是絕不外露的,更不要說請教臣子的意見了。

 嘉慶皇帝共有五子,大皇子早年夭折,現如今有皇二子旻寧,皇三子綿愷,皇四子綿忻,皇五子綿愉。

 紀曉嵐略微思索:“臣認為,立皇二子旻寧,最為合適。”

 見乾隆擺擺手,紀曉嵐還以為是自己答的不對,急忙改口道,“臣眼光狹隘,若舉薦的不對,還請萬歲爺定奪。”

 “不,朕不是這個意思,皇孫旻寧,自小聰慧,對簡樸之風學習深透,也深懂民間疾苦,他是個做皇帝的好苗子。朕還記得,四個月前,旻寧在朕面前講解的那句詩。

 古詩叫《農父》,唐朝

張碧的。

 運鋤耕劚侵星起,隴畝豐盈滿家喜。

 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

 這孩子小小年紀就能說出此詩的釋意,且能說出自己獨特見解來,未來可期,乃是最適合繼位之人。”

 “那萬歲爺您剛剛擺手是……”

 已經雙腿沒有知覺的乾隆微笑的示意紀曉嵐朝著自己過來一下,同時劉墉也是。

 “朕,想讓你們稱一句奴才,而不是臣。”

 “!”

 兩人當即大愕。

 奴才……

 這是莫大的恩惠啊。

 這是他們漢臣能夠稱謂的?!

 這……這怎麼可以?

 乾隆面色一板,“就這一次,咱們私底下的唯一一次。”

 見狀,二人這才哆嗦著,喊了出來。

 乾隆滿臉笑靨。

 繼續道:

 “那朕就決定立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為我大清的後繼之君了。”

 “年號嘛,就叫……道光。

 “大清的最後一道光,一定能夠保住的。”

 想到那個十五六歲的好聖孫。

 乾隆眸中多出慈愛之色。

 聖祖康熙爺,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

 這個好孫子,也一定會的,他可以的,在紀曉嵐與劉墉二位良臣的輔佐下,一定可以的……

 想到這裡,他再次看向已經年近古稀之年的劉墉,紀曉嵐二人。

 如今劉墉(1720——1805),有七十六歲了。

 紀曉嵐(1724——1805),有七十二歲了。

 六歲的孩子,生命旺盛,兩位老邁的大臣,即將入土。

 可大清目前只有這兩位能人了,但願老天爺能夠護佑我大清後繼之君,老天爺,你可一定要讓劉墉紀曉嵐他們活得長一些,一定要啊……”

 想到這裡,乾隆的老淚嘩啦啦的流。

 他知道,這種概率很小很小,微乎其微。

 這種悲哀,讓他的情緒低落到極點。

 想培養大清後繼之君,卻只有兩位即將入土的可用大臣。

 他連留給後繼之君顧命大臣的能耐,都沒有,只能用這兩位老邁的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