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山修竹 作品

268 人怕出名豬怕壯

 牧場的人及時聯繫家人,送來醫院。

 最近云溪一直忙舅舅的事情,有一個生日宴,還有一個喬遷的宴席,都被云溪推掉了。

 云溪基本是一天去一次,陪護的就是舅媽跟李慧枚倆人交替,云溪就負責舅舅的病號餐。

 表哥因為不好請假,每天下班之後在來。

 云溪看著老媽最近憔悴的面容,主動擔負起送飯的工作。

 云溪系統新發放的藥膳湯就起到關鍵的作用了。

 云溪看著面目無神,渾身無力的舅舅,就想到系統的滋補養生湯。

 主要就是一些百合,當歸等藥膳搭配。

 清火提神補氣,裡邊加入的都是系統配置好的料包。

 舅舅現在受傷嚴重,大魚大肉的東西還是吃不得的,無法快速的吸收,只能是清澹飲食。

 云溪就在清甜的湯中放入一整顆去核的玉露梨。

 在砂鍋裡文火慢燉,文火慢燉的梨湯,湯汁如清茶,裡邊的去皮梨肉,輕輕地用快子一挑就軟爛如泥。

 如果直接戳開,完全可以用吸管吸著吃。

 除了每天固定的梨湯,云溪還做了清炒鮮百合,還有各種粗纖維好消化的菜,天天換花樣給舅舅吃。

 主食就是各種饅頭,因為饅頭好消化。

 云溪做的梨湯,一開始每天固定做四份梨湯,要給值夜班的倆位老師一人一份,還有舅舅一份,跟晚上陪床人的一份。

 梨湯的清甜軟爛,很好消化,也是滋補的必需品。

 舅舅的氣色明顯比剛入院好轉,第一功勞就是醫院的救治,在來就是細心的照顧。

 每天的飯點,隔壁的大叔都要拄著拐走過來瞧一瞧今天吃什麼飯。

 病友的關係慢慢發展的快速,加上有云溪的飯菜幫助,舅舅在周圍的病房,也是一個寵兒。

 因為大家都想嘗一嘗名廚做飯是什麼味道。

 慢慢的,云溪每天拿十份梨湯,只要云溪一來,周圍的病房裡,大家都很自覺地湊到一起,喝著梨湯。

 甚至還有人主動給梨湯錢。

 云溪沒有沒有收取梨湯錢,每天也要做,做一份也是做,乾脆換個大鍋,一次性做十份,最後做成二十分份,幾乎把整個骨科的病區都帶動起一股梨湯潮流。

 人怕出名豬怕壯,醫院的副院長聽說骨科有個病人,她的外甥女是個名廚,還是在醫院做過護士實習生。

 而且最近骨科一組,全科的醫生護士,還有病人們,一直都在聊這位名廚的特製梨湯,很多病人說喝了梨湯不上火,還通暢。

 甚至有的人還跟人家要了配方自己做,即便要了配方,也做不出一樣的味道。

 副院長聽說後,也十分想嘗試一下這梨湯的味道,順便想請這位親愛的實習生護士幫他一個火燒眉毛的大忙。

 副院長朱雨霖也聽說過云溪的名號,聽說是縣城有名的大廚,朱雨霖就想著,正好最近要開學術報告會,專家都是全國各地省城請來的,這次的會議很重要,這次是奔著醫院評等級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