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山修竹 作品

74 興師問罪

大哥見云溪一個小姑娘,也笑著說:

“哈哈,走吧,綠燈了。”

大哥也想不到,這插隊小姑娘嘴還挺甜的,瞬間就心情十分美麗,就想給小姑娘讓個道。

云溪一路順利開回去。

第二天早上,云溪停好了車,就聯繫了孫君。

6點40就給孫君打電話,自己到了廟會備菜的地方。

孫君拿著後廚的鑰匙,直接帶著云溪去了後廚。

云溪見了孫君,邊把鑰匙還給孫君。

到了廚房,云溪看著已經採購回來的米,就開始動手了。

云溪是主廚,所以來的早,李巖跟魏大廚等傍晚才會到。

今天她們三個廚師,主辦方已經在附近安排了酒店,需要廚師在這裡過夜。

明天就是廟會,晚上要提前備菜,可能會忙到晚上一倆點。

五色米也稱為五穀米,是大型廟會必備的貢品,祈求來年豐登。

五米最初是用小米,大米,糯米,江米,黑米代替。

由於5米的成熟時間都不一樣,所以後來就都換成了糯米。

把糯米用蔬菜汁和植物汁浸染,讓糯米的顏色不一。

艾草提取綠色,火龍果提取紅色,墨魚汁提取黑色,桂花汁取黃色,還有一種就是本色的白色。

把所有的植物,分別用破壁機打成沫子。

打成沫的植物,在用紗布包裹著植物沫子,不要讓殘渣留出去。

加入水浸泡,在把糯米倒進去,讓糯米上色。

浸泡3小時後,開始蒸,米蒸熟以後,在加入糖或者果醬,在用木棒攪拌,讓米互相黏合,在進行上模,做造型。

最後成品就是5種不同的顏色重疊,有的是花瓣狀,有的是圓形。

幫廚的大嬸們來了以後,開始摘菜,準備燒麥餡料和其它麵點的餡料。

今天的餡料全部是素的。

把餡料調好,下午開始包各種樣式的麵食。

有土豆澱粉做的水晶餃子,有白麵做的燒麥,和春捲。

還有發麵做的包子,有粗糧面做的蒸餃,油炸的黍面,叫做糕。

黍面的黏性很大,適合油炸或者直接蒸熟蘸骨頭湯吃。

黍面蒸熟後,非常軟。

放在手裡可以隨意流動,但是吃在嘴裡十分勁道。

就是因為黍面的軟到不成形,所以在蒸熟以後,趁熱要在手上蘸取菜籽油,趁熱和麵,讓黍面本身的黃色,就像蓋了一層金紗,看著十分誘人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