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1章 社群鏈接

  “阿娜婭同樣會做一些社交鏈接,來彌補城市裡八零後的情感缺失。你知道我最懷念的是什麼,是小時候在衚衕裡的那些經歷,儘管房子不算太大,鄰里有時候會吵架,但那種關係實在太美好了。”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不需要鎖門,誰家做了好吃的,就招呼鄰居們一起分享,小孩子們每天混在一起,經常是在東家吃飯,在西家睡覺,那種美好的溫馨,我太懷念了。”

  李睿頻頻點頭,午虎說的其實也是他的小時候。

  他和邵萱、吳海波、何佳凡,李家薇是鄰居,每天五個孩子都混在一起無憂無慮的玩耍,有時候去李睿家吃老媽的粉蒸肉,有時候跑到吳海波家後面的池塘裡玩水,有時候何佳凡的媽媽煮了蓮藕湯,大家都喝的小肚子溜圓,有時候五個孩子一起躺在草堆上數星星,看到家裡大人跑出來喊大名,看到街上的狗汪汪叫他們回家,然後第二天互相比較,看誰屁股上挨的巴掌更少。

  這種生活,是很多零零後乃至很多九零後都不敢想象的。

  儘管李睿很迷戀大都市的繁華,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裡,禁錮的不僅僅是人們的夢想,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鏈接。

  小區裡的鄰居,認識幾個?

  就算有熟悉的面孔,最多也就是打個招呼便走,知道他叫什麼,做什麼,多大年紀,幾個孩子嗎?

  曾經的鏵國是個熟人社會,在熟人社會里能夠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人和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幸福和諧的基礎,而現在這樣的社會根基已經逐漸消失,每個人都很苦逼,生活變得只有“生”,沒有“活”。

  為什麼一到週末,許多燕州人就像逃亡一樣,逃離了城市,到周邊找個農家院,吃上一頓農家飯?

  因為他們想要尋找城市裡沒有的那種,真正的,關於生活的感覺。

  午虎道:“我希望阿娜婭能夠成為燕州八零後,或者說一些理想主義者回歸家庭,迴歸自然,迴歸本土,迴歸生活的精神家園和第二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