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4章 穩了

  前世李睿也算是《飢餓遊戲》的影迷,這部電影說深刻不夠深刻,說膚淺也不算膚淺,既有人性的殘酷,權力的黑暗,也有溫馨的情感,激烈的打鬥,恰到好處的滿足了各種影迷的需求,也搔到了年輕一代觀眾的癢處,從上映初始就廣受青年群體歡迎。

  前世也有影評人抨擊電影裡的血漿四濺,有人認為劇情邏輯有問題,還有人說這是對於島國電影《大逃殺》的拙劣模仿,但都難以阻止票房的節節走高。

  影評人的口味從來都無法代表大眾,事實上沒有人能夠代表大眾。

  李睿並不在意影評人的批評,即便是前世的他也認為,一部電影只要能在上映的那一個多小時中給予觀眾感官上的刺激,或者是心情上的愉悅,那就是一部好電影,至於深度啊,意義啊,教育啊,那根本不是電影應該承擔的責任。

  今生的李睿作為電影投資人,想法就更簡單了,給觀眾想要的,然後收下他們的票錢,這就是一部電影應該做的事情。

  這樣的想法,李睿在《太囧》中已經貫徹過一次了,喜劇電影就使勁的胳肢人,把人逗樂就完事了,別搞什麼先笑後哭笑中帶淚那一套!

  想看深度的,去看《純粹理性批判》好不好?再不然去看《等待戈多》,不他媽看睡著算你有本事!要是那都不夠深,地球上有個地方叫馬裡亞納海溝,那裡應該夠深了,不怕浮不上來的話可以去那邊找深度。

  想在電影院尋找意義的,走錯地方了,幾十塊錢的電影票承擔不起那麼大的責任!這就好像花幾百塊找的技師,沒義務給客人生兒育女相夫教子一樣的道理!

  還有想受教育的,知道有個地方叫學校嗎?在學校的時候沒見這麼努力用功尋求教育,跑電影院起高調扯犢子,就不怕被老師聽見,一個嘴巴子抽的耳膜穿孔?

  《飢餓遊戲》作為一部商業片,能讓觀眾看的爽,這就夠了!

  觀眾們也會用錢包投票,新一代的年輕人才不管那些有的沒的,只要讓他們爽,他們就捨得掏錢支持!

  影片前十五分鐘都在鋪墊,節奏緩慢,令人想打瞌睡,這是鎂國電影的通病。

  李睿之前觀看的很多電影,比如《指環王》,比如《金剛》等等,都會被冗長的鋪墊搞的昏昏欲睡,差點因此錯過了不少經典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