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6章 禍國殃民


                 李睿一點都不客氣,就差直接指著鼻子問趙國偉為什麼如此利慾薰心了!

  如果李睿沒記錯的話,趙偉國從開始涉足集成電路行業,到東窗事發,一手主導的股權投資和併購項目有十幾起,涉及金額高達600億元。

  而水木光華在趙國偉入主的時候,儘管手握上市公司光華股份和二十多家子公司,但資產規模只有13億元,淨資產只有2億元,收入更是隻有3億元。

  依靠這點資產,水木光華憑什麼能操縱如此眾多而巨大的併購案?

  答案就在趙國偉身上,此人的長袖善舞和擅長鑽營簡直世所罕見。

  就在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成立三年之後,趙國偉在2016年的鏵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上宣佈,截止到2015年底,水木光華集團的資產規模約為1000億元,合併淨資產350億元,收入為500億元,稅後總利潤為40億元!而且趙國偉自豪的宣佈,預計在2016年集團資產規模超過2000億元,收入800-1000億元,稅後總利潤達到100億元!

  短短數年,資產從13億做到2000億,搶錢都搶不到這麼多!

  可趙國偉就是做到了,至少在賬面上做到了。

  前世水木光華能夠成功收購展遜,靠的是撬動資金槓桿。由水木控股擔保,國開行和進出口銀行為水木光華提供了為期九年,總額70億元的併購貸款!

  後來水木光華又從惠普手中收購了華三公司,資金來自於旗下上市公司光華股份的定向增發。

  再然後水木光華收購西部數據,則是由光華集團提供擔保,向銀行和投資機構申請的貸款。

  ……

  趙國偉花的錢裡面,最多隻有一成來自於自有資金,另外九成都是貸款、借款、定向增發、產業基金投資……也就是用別人的錢搞自己的併購,這一手玩的風生水起,百發百中,短時間內併購了大量項目,做足了各種概念,一時間風頭無兩。

  可這傢伙只管併購,只盯著金融手段帶來的巨大利益,至於收購來的企業怎麼合理化發展,他根本毫不在意。

  一個個本來經營良好技術領先的公司到了趙國偉的手中,變成了財務報表和ipo概念,所有的資金都用來拆東牆補西牆的併購,忽略了研發,丟掉了產品,失去了市場,最後越做越爛,連原本的競爭力都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