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6章 出行產業


                 正常人當然不會因為愛吃一道菜,就買下一個酒樓,但有錢人不是正常人。

  比如李睿前陣子剛打過交道的保金雄,因為愛吃一道幹炒牛河,就把酒樓的大廚挖到自家當廚師,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李睿雖然沒保金雄那麼有錢,但買個小型出租車公司還是買得起的。

  只是廖永言無法理解,老二怎麼就變得這麼不理智了?

  李睿道:“你以為我買出租車公司是為了坐車方便?”

  “不然你覺得這一行很有前途?好像真的挺賺的。我聽說出租車公司不用投錢買車,靠著剝削出租車司機就能賺的滿坑滿谷。”廖永言道,“坐車的時候,經常能聽到司機罵公司。”

  廖永言說的是全國各地出租車公司的獨特現象。

  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居然還有出租車公司這種不合理的存在,也是令人無法理解,但任何事都有存在的理由。

  以燕州為例,為了緩解城市日益擴大而帶來的市民用車需求,早在九二年就開放了對出租車企業的註冊申請,當時只要符合條件就能獲批,還可以得到貸款方面的優惠。

  最多時,燕州共有超過一千家出租車公司,出租車六萬七千多輛。

  最早的出租車司機加入公司時,需要交一筆融資款,分配到出租車後,每月繳納一定承包費即可。

  隨著政策變化,出租車公司和司機間的勞動關係被改變,利潤分配也徹底變。

  司機的車被收回,和公司簽訂標準的承包合同,公司成為車輛和經營權的發放主體,司機前期投入的資金成為公司資產。

  有司機為此編了個段子,既是嘲諷公司,也是自嘲。

  村長兒子有個飯館的經營執照,不想獨自承擔經營風險,找到張三說:“我出執照,你出資金,咱們合夥幹。”

  張三於是出資十萬元,一起經營了八年,生意漸漸做大。

  某天村長兒子對張三說:“當初你出的十萬元買的是桌椅板凳,灶具餐具,現在全都用舊了,給你五千塊錢走人吧。營業執照是我的,你要想繼續幹,再交三萬元當押金,給我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