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四姐 作品

第 31 章 過河拆橋是有的,...

天子震怒,引發的後果讓金娘娘招架不住。

金娘娘是富貴窩裡出來的,自小沒經歷過磨難,遇見小事憂心忡忡直犯嘀咕,遇見大事,反倒不愛往壞處想了。

她覺得萬歲爺既然翻了她的牌子,至少對她父親還有幾分仁慈。那晚自己雖然犯了糊塗,但萬歲爺心胸寬廣,總不至於因為她往床榻上送了個漂亮的大姑娘,就因此記恨她吧!

提心吊膽,但強裝鎮定,她總在安撫自己,不要緊的,外面沒有消息傳進來,一切就如常。

她甚至還有興致調侃如約:

“算命的說得很準,說你小富即安,真有道理。()?()”

如約笑了笑,順嘴說是,心裡卻在斟酌,這永壽宮還能待多久。

如果有可能,最好想個法子到御前去,但要進養心殿,又何其地難。能在皇帝跟前伺候的人,身上有幾顆痣都得盤摸清楚,她頂著魏家女兒的名頭,哪裡經得住徹查。況且還有個餘崖岸,他隱而不發,也不知在打什麼算盤……

唉,看情況,見機行事吧!中晌得閒的時候,她常會去後廊上坐一會兒,銅茶炊上的小太監巴結她,照例會給她奉上一盞香茶。

小太監有個接地氣的名字,叫灶火,據說是金娘娘取的。灶火生得很機靈,見縫插針地和她閒聊,“魏姑姑,您如今是得臉的大宮女,宮裡每年的端午節,大宮女都能和家裡人見上一面。這會兒離端午不遠啦,要是有這打算,該讓人給家裡頭報信兒,好及早上司禮監造冊子去。?()_[(.)]???#?#??()?()”

如約聽著,有些悵惘。要是真能和自己的家裡人見上一面,那該多好。可惜她的至親都不在了,和魏家人只打了個照面,第二天就進宮應選了,到如今連誰是誰都沒分清,更沒有應景兒見面的必要。

遂笑道:“才進來三四個月,這會兒就急吼吼要見家裡人,顯得拿大了。還是等明年吧,明年開春,我在永壽宮也待踏實了……()?()”

嘴裡話沒說完,忽然聽見水妞兒喊:“如約,快來!外頭傳信兒進來了。()?()”

如約忙起身進正殿,見金娘娘正撲在紫檀木桌上大哭,邊哭邊口齒不清地喃喃:“完了……這回是真完了……”

她不知道出了什麼事,轉頭瞧叢仙。

叢仙一臉晦澀,挨在她耳邊悄聲道:“金閣老出事兒了,今早下了北鎮撫司昭獄。不是錦衣衛請進去的,是從床上拖下來,押進去的。”

其實早就有預料,只是一直不見皇帝有動作,以為最後至多告老致仕,以便成全功臣的體面,原來還是猜錯了。帝王心術,哪裡會念舊情,老臣的作用是用來震懾朝堂,殺雞儆猴的。

回身看看金娘娘,她哭得悲慼,急性子也不講究從長計議,霍地站起身嚷嚷:“我要見皇上。”

如約勸不住她,只好跟在她身後,從養心殿找到乾清宮。

然而皇帝避而不見,錦衣衛把她攔在了月華門上。那些人可不管她是什麼身份,一張死板的臉,一副公事公辦的架勢,“皇上今兒有外邦使節要接見,請娘娘止步。”

金娘娘氣得大喝:“睜開你們的狗眼,看看我是誰。你們敢攔我?”

可錦衣衛的不屑一顧,頓時讓金娘娘自慚形穢。那無聲的凝視裡,含義昭然若揭,不就是失了勢的首輔千金嗎。金瑤袀如今在錦衣衛大牢關押著呢,這樣情形,還有什麼威風可抖,這位娘娘是來自討沒趣的嗎?

當然,金娘娘吵吵嚷嚷一陣喧譁,到底引來了御前的掌事。

康爾壽疾步過來,堆著笑臉打圓場:“我的娘娘,這會兒不成,萬歲爺正忙著呢,您還是先回去吧。”

金娘娘隔開了他欲上前攙扶的手,直愣愣道:“康掌事

,我等不了。我父親被錦衣衛抓進昭獄了,我一定要見萬歲爺。”()?()

她要往前蹦,被康爾壽攔住了,先前的笑臉子一瞬陰沉下來,但仍極力擺出討好的聲氣兒,掖著手道:“娘娘怎麼不聽勸呢,奴婢請您回去,是為您好啊。您想,閣老進昭獄,萬歲爺能不知情嗎,錦衣衛又有多通天的本事,敢隨意抓當朝首輔?這是朝中再三商議,才商定出來的結果,萬歲爺就是再護短,也不能在這個當口,明目張膽地袒護閣老不是?”

?想看尤四姐的《琉璃階上》嗎?請記住[]的域名[(.)]???&?&??

()?()

金娘娘白了臉,不依不饒道:“我爹究竟犯了什麼天大的過錯,要被關進昭獄?那地方,是人呆的地方嗎?”()?()

康爾壽翻著一雙三白眼,乾笑道:“閣老的錯漏,得讓錦衣衛深查。娘娘再等等,等過兩天,自會有論斷的。”()?()

金娘娘火冒三丈,“錦衣衛羅織罪名的手段,是你不知道,還是皇上不知道?等著他們深查,不就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嗎。”

“噯。”康爾壽居然順著她的意思接了話頭,“娘娘既這麼說,想必也知道,要不是犯了貪贓枉法的重罪,也不能讓錦衣衛插手。我的娘娘,奴婢往日受過您的恩惠,這才發自肺腑勸您一句,民間還講究個出嫁從夫呢,娘娘既然上了玉牒,早也不是金家的人了。您要是聖明,就來個大義滅親……”

結果話沒說完,就被金娘娘狠狠啐了一口,“你放屁,我連爹都不要了,跟著你們一塊兒對他喊打喊殺?我還怕天打五雷轟,劈了我這不孝女呢!”

康爾壽捱了臭罵,抬起手抹了把臉,悻悻道:“娘娘息怒,奴婢的話不中聽,卻也是實情兒……”

如約知道這麼下去理論不出頭緒,這件事也絕無轉變的可能,便盡力勸阻金娘娘,“皇上既在見使節,這會兒驚動聖駕,怕不是明智之舉。娘娘定定神,咱們先回去,等皇上得了閒,再來求見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