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四姐 作品

22.第22章

金娘娘驚得四肢僵硬, 臉色也忽地慘白,下不來臺之餘,心裡隱約升起一種預感,難道金家要敗了嗎?




她的宮女, 見她跪著不許來攙扶, 這是打她的臉,還是皇上有意抬舉底下人?




金娘娘又氣又怕, 腦子裡嗡嗡作響, 但跪著總不是辦法,底氣全無, 形容兒也不好看。於是只得蹣跚站起來,那一瞬間真是要多狼狽有多狼狽, 抽泣著,可憐巴巴地望著皇帝。




皇帝臉上沒有不悅,神情也疏淡一如往常。像勒令孩子跌倒要自己站起來的大人一樣,眼神裡帶著幾分無奈, 見她抽抽搭搭,調開了視線, “朕這裡忙著呢,你先回去吧。”




金娘娘卻不能從命,上前抱住了皇帝的胳膊, 哀聲央告道:“臣妾不回去,我只求萬歲爺一句話, 我爹不會有事兒吧?他可是我的至親啊, 萬歲爺不瞧僧面瞧佛面,念在臣妾服侍您一場,就寬恕了我父親吧。”




皇帝被她糾纏得不耐煩, 強行把手臂從她懷裡抽了出來。




“朕也不知道錦衣衛為什麼要請金閣老,想是有些小事要問訊,至少消息還不曾傳到御前,就說明出不了大事。但恪嬪,這件事過後,望你要好生勸導你父親,為臣者須小心敬慎,常懷勤謹之心。總不能仗著自己有功,女兒又在宮中為妃為嬪,就把朝廷綱紀不放眼裡。”




這番敲打的話,說得金娘娘一腦門子冷汗。




她半張著嘴,啞然道:“萬歲爺,我父親一向忠君事主,怎麼會壞了朝廷綱紀?臣妾願意拿自己的性命為父親作擔保,求萬歲爺明察,求萬歲爺顧念。”




皇帝一哂,“何必說這些。他是內閣首輔,錦衣衛絕不敢隨意誣陷。他要是無可詬病,這事眨眼就過去了。但他要是經不得盤查,你就算把命交出來,也無濟於事。”




金娘娘窒住了,她知道皇帝冷心冷肺,但她一直有種錯覺,總以為自己是那個特別的人,就算遇見了什麼事,他也一定會替她周全。可現在當真出事了,沒想到他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絲毫沒有念舊情的打算。這是哪裡出了岔子呢,難道以前的和顏悅色都是假的嗎?他對她,就沒有一點不捨嗎?




“萬歲爺……”金娘娘說話兒又要哭,慌里慌張,不知該如何是好。




如約自然不希望她現在就倒臺,暗中扯了下她的衣角。金娘娘只好把哭聲憋在嗓子眼裡,接過她遞來的手絹,狠狠擦了擦眼皮。




皇帝不再理會她,順手拿起了陳條。人在南窗下的圈椅裡坐著,外面塌了天,他也是事不關己的樣子。




他和金娘娘的悲喜,並不相通。




金娘娘垂頭喪氣從乾清宮退了出來,每一步都透著沉重。走到半道上忽然一崴,要不是如約扶住了,大概要摔個大馬趴。




遲遲扭過腦袋,金娘娘兩眼沒了光彩,自言自語著:“要壞事……萬歲爺這模樣,像是打算良弓藏啊。”




如約不便多嘴,只道:“娘娘稍安勿躁,回頭差人再打聽打聽,萬一閣老已經回家了,娘娘不是白操了一回心嗎。”




然而金娘娘七上八下,始終沒能放鬆精神。




原本她是萬事不過心的主兒,也不懂得人間疾苦,以為自己能富貴一生,受用一生,管他東南西北風。可打從被降了位份開始,她就發現有些不對勁了,皇上明明說過會恢復她的位份,結果只是口頭上的承諾,到今天也沒有兌現。




“錦衣衛那幫人的脾性,你知道嗎?”金娘娘的嗓門忍不住打顫,“是附骨之疽,是趴在人身上吸血的毒蟲,只要被他們盯上,即便一時能脫身,將來也必不得善終。我現在,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去求萬歲爺,一點用都沒有,我還能做什麼呢?”說著忽然想起來,緊緊抓住了她的手,“你不是和錦衣衛指揮使相熟嗎?你替我去找他,打聽打聽虛實,現在就去吧!”




再去和餘崖岸打交道,如約是一千一萬個不願意。但金娘娘面前又不好推脫,只能迂迴規勸,“天色不早了,奴婢要是這時候去錦衣衛衙門,就回不來了。娘娘先定定神,仔細回憶回憶萬歲爺剛才說的話。萬歲爺說,消息沒到御前,就不是大事。還說等閣老回家,請娘娘好生規勸閣老,話裡話外的意思明擺著,閣老不會有什麼閃失,至多不過是敲打罷了。您這會兒忙亂,萬一把小事鬧大了,反倒得不償失。還是暫且按捺,等明天聽了信兒,到時候再想法子,也好有個章程。”




好在金娘娘聽勸,她在夾道里呆站了會兒,夕陽迎面灑了她滿懷,終於把她腦子裡的混亂曬乾了。




“先回去。”她轉身朝永壽宮走,邊走邊道,“就依你的,打發個太監出宮,問明白原委,明兒再想怎麼應對。可如約,要是這事懸而未決,你就得替我跑一趟了。餘崖岸那個人,著實不好打交道,你既然有門道,替我攀上這條線,我虧待不了你。”




如約不好回絕,硬著頭皮說是,只盼金閣老有驚無險,暫且讓她應付過去。




頭天派出去的鄭寶,第二天宮門一開就回來了,忙著向金娘娘回話:“閣老在錦衣衛衙門逗留了一個時辰,錦衣衛倒也沒有慢待閣老,看茶看座,把閣老奉若上賓。問的是春闈洩露考題的事兒,那位會元身上疑點重重,著實要往深了查。原本是與閣老不相干的,壞就壞在閣老收他做了門生,這事兒就說不清了。”




金娘娘憤憤,“有什麼說不清的,我父親只是惜才。新科的舉子貢士拜到門下,只要言行得體正直,收為門生又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