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鎮壓

 公元 1409 年,大明永樂皇帝朱棣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後,龍顏大悅,興致勃勃地開始了他的北伐計劃。 

 當然,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並不打算親自出馬,而是精心挑選了一名北伐大將代替自己出徵,此人正是淇國公丘福。 

 朱棣在應天府城外親自檢閱了北伐的十萬大軍,這些將士們都是他的精銳之師。東宋使者陳用和李齊自然也受到了邀請前來觀禮。 

 "明軍的士氣高昂,軍容嚴整,和我宋軍相比毫不遜色啊!"陳留看著整齊列陣的明軍,不禁點頭稱讚道。 

 然而,李齊卻獨具慧眼,一眼就看穿了明軍的不足之處,並對這次北伐的前景表示擔憂:"士氣固然不錯,但我看此次北伐恐怕也只是徒勞無功罷了。" 

 正當大明這邊積極籌備北伐之際,倭國也陷入了混亂之中。 

 1409 年 3 月 12 日,正當島津元久暗中調兵遣將之時,上杉憲方突然正式宣佈起兵。一時間,北方的各大名紛紛響應,表示支持並出兵援助。局勢變得愈發緊張起來,一場激烈的權力爭奪即將展開。 

 3月20日,聯軍如狂風驟雨般猛攻京都北方門戶那古野城(今日本名古屋),這座城市瞬間陷入一片混亂與恐慌之中。聯軍士兵貪婪地洗劫著每一個角落,他們毫不留情地搶奪財物,將原本繁華的城市變得滿目瘡痍。而駐守在這裡的百餘名宋軍和一千屬軍毫不畏懼,奮勇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 

 時間緊迫,局勢愈發緊張。3 月 25 日,聯軍氣勢洶洶地抵達京都城下,與守城的宋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激戰。面對敵人的猛烈進攻,宋軍堅守城池,不屈不撓,一次次擊退了聯軍的攻擊。然而,聯軍並不氣餒,他們持續不斷地發動攻勢,試圖尋找突破口。 

 此時此刻,遠在北州的章海心急如焚。他深知京都告急,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於是,他立即派遣第一、二團火速前往支援,並緊急派人前往鹿兒島催促島津元久儘快出兵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