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章 手工工場

 東宋南蓬萊省金陵府(今澳大利亞墨爾本)

 一家綿紡手工工場內,數百名女紡織工們正在這個工場的老闆監督下進行不停的工作。

 “快點給我織,不準停,誰停就扣誰的工錢!”工廠老闆大聲的喊道。

 而那些女工們也只能絲毫不敢懈怠,不停的做著手中的活,這個場景不僅出現在這裡,幾乎整個金陵府都是這樣的手工工場。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還是因為金陵府繁榮的商業,而之所以會出現商業的發展,那就要得益於金礦的發展了。

 金陵府之前還名為海臨,只是一個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鎮,但是在七八年前,有人意外在這裡發現了金礦,又加上當年的淘金熱,一下子這裡就匯聚了來自五湖西海的人,而海臨這個小鎮也不斷擴大。

 而這裡因為氣候適人,靠近海洋且有天然的巷口,所以這裡商業迅速發展。

 隨著這裡不斷發展,不過幾年便發展成容納十幾萬人口,商店街市遍佈,己有超新開封之勢,東宋朝廷便改設了臨海府。

 後來又因為李應文推行地方官制改革,南蓬萊總管區被拆分,南蓬萊行省因為沒有適合的治所,所以將這裡改名為金陵府,設為南蓬萊行省的首府。

 這裡成為一省首府後更加繁榮,大批大批的人遷移到這裡,而南蓬萊的第一任巡撫也就是楊秋的那位老師蔣禮文是一位極其重視商業的人,所以在他的推動下和東宋開放的商業環境,再加上金陵府一片平原極其適合牧羊業(宋人超喜歡吃羊)所以金陵府的私人手工工場逐漸發展起來。

 後因為天竺的戰爭,軍隊對軍服,紗布等綿紡織等需求大大的刺激了東宋紡織業的發展,而金陵府憑藉先發優勢搶到了大量的訂單,進一步促進當地的手工工場的開展。

 而進場的大多為女子,是因為雖然東宋推行了三年的教育但是像楊秋那樣家中有錢支持並考上進士的少之又少,大多數的女子上完學便回家勞動,雖然東宋人有一些思想上的改變,但是程朱理學的影子還是有的。